屈原的品格作文26篇
屈原的品格作文 第一篇
一生悲欢离合,醉生梦死,不知从何时开始,又会在何时结束。
伫立在江边,望大江东去,我闭目思索:这滚滚波涛带来了些什么?又带去了些什么?这变化无常的人生,要怎样去抉择?
我回眸望去,望汨罗江畔,屈子面容虽饱经风霜,却盖不住那一身傲骨,一身高风亮节的气概。我劝导你:“何必呢,看开点吧,这世上人都醉了,多你一个又何妨?不过是共饮那一壶陈酒罢了。”
你却长叹:“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其实我知道你都明白,你人在江边,心却依旧向着郢都,你选择离开,却又不甘心如此!
你憎恨朝堂的“污垢”与“勾结”,远离于此,可你毕生之梦只能在那儿实现。在矛盾中,你最终还是选择了怀石赴水,一别红尘,这是你的选择。
易水急流,和着悲歌,带着匕首,你渐行渐远,此行,永不再返。
“不要啊!燕国大势已去,秦并天下势不可挡,你无须自行了断!”我大叫。
我的呼喊让你回过头来,你微微一笑,这笑如此熟悉,就像在秦王殿前,你对武阳的笑,就像在倚柱箕踞之时,你对秦王的笑,这是你的选择。
乌江岸边,你傲然而立。听了楚歌,别了虞姬,你站在那儿,迟迟不肯过江。汉军又至,你只身持剑,杀了敌人后,又杀了自己。刺目的血凝在我的眼前,形成一片猩红。我并不明白,霸王,你说你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但你选择了成就霸业,选择了焚尽阿房宫,却为何要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放弃自己呢?长眠于地下的你真的不悔吗?你是否在九泉之下含笑呢?这是你的选择,而留下的,只有那一片殷红和百思不得其解的我。
江水滔滔,我睁开眼,向东望去,我看到了屈原紧锁的眉,荆轲回眸的笑,项羽殷红的血,在交错的叠影中,渐渐,我仿佛明白了什么,这一个个忘不了的梦,必承载着那难以忘怀的抉择,而我们,就在这抉择中慢慢长大。
江水依旧,梦境继续,而我的心智却在这一个个抉择中变得成熟了。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一定有这些忘不了选择,这些选择也许让你后悔万分,也或许让你庆幸不已,而我们的成长就是在这一个个选择之中积累出来的。在选择中变得成熟,在一个个选择之中你就渐渐长大了。
屈原的品格作文 第二篇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眼间端午节又来临了,举国上下,上至显达下至市井平民又该掀起吃粽子热了,在民间家家户户的堂屋或大门上都要挂上艾叶或柳条以示驱邪逐龌,老人们还要亲手制作出各式各样精致的彩色香包和华丽的小手搓送给小孩子以图消灾辟邪,吉祥如意。
随着新时代的飞跃发展,50后、60后、70后的人们也许对过端午节的意义尚都清楚明了,而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估计大多比较淡薄和模糊。屈原是何许人也,哪代哪国的,端午因何要纪念屈原,学习他的什么呢?带着一串串问题,让我们不妨再聊聊五月五端午节,以唤起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不光要了解历史,而且还要牢记屈原这一伟大爱国主义诗人的英名,学习他的高风亮节和不随波逐流,不与世推移的优秀精神和品质。
不论从屈原的刚直不阿、主张正义、清高、不随波逐流、爱国等精神和品质上,还是从他的诗词留给后人的价值上来讲,其意义都深远而伟大,因此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时,从其精神品质和文化上,我们要去祭奠他,缅怀他,纪念他。
屈原的品格作文 第三篇
屈原是一个伟人。他的爱国精神是无与伦比的。我们怎么能忘记屈原呢?
他在秦淮王去世时来到了河边,形容憔悴。世界是醉的,但我独自醒来。渔夫建议他,“世界是泥泞的。你为什么不让它流动,传播它的波浪,喂它的渣滓,喝它?”为什么怀瑾抓住周瑜不放?屈原叹了口气,说:“世界上谁能理解我?楚国月亮被砍断的那一天,楚怀王死于秦朝,只留下无能的项和。
楚的生命即将结束。我如何面对这个世界?我唯一讨厌的就是死亡!他为“怀沙”写了一首颂歌,然后死于汨罗江。后人对此并不满意。他们认为像楚王这样的坏国王不值得屈原忠诚和服务。我认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如何了解政治也是一个理想。政客与政客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别无选择,只能献出自己的生命,而后者只是猜测。作为楚国的大臣,他不能忍受楚国被征服的事实。
就像一个诗人,即使一个国家分崩离析,山川不会消亡。诗人可以用诗歌热爱祖国,拯救国家。他可以为国家的教育做出贡献,但是作为一名三闾医生,他必须沉到河里去。屈原一贯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的唯一选择。他把自己作为政治家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这是屈原对自己的立场。屈原不会坐等敌军入侵,羞辱他,然后死去。羞辱他就是羞辱楚。他想选择死亡,一种自由、高尚和独立的死亡。
高煜的皇冠岌岌可危,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悲伤地大声歌唱,享受着汨罗江里他所爱的山川,平静地死去。屈原的死是伟大的。为了祖国和国家,他在极度焦虑中死去。他永垂不朽,在历史上很有名。
祖先给了我们一个清明节。在中国的清明节,陌生人来到死亡的边缘,看不见的灵魂与陌生人相遇。中国人民不仅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中,而且生活在那些杰出的生活中,在那些杰出的死亡中,在历史中,在未来中。5000年的积累不仅仅是出土的竹简,而是中国人的生活,这使得中国人的精神生活比物质生活更长久。
屈原的品格作文 第四篇
今日的汨罗江有所不同,停下歇歇脚,目光锁定屈原的精神雕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而其犹未悔;鼻子嗅觉屈原的高风亮节: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耳朵聆听屈原的《橘颂》: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得无私,参天地兮。此时的屈原是汨罗江里滚滚的流水,化作沸腾的热血,涤荡着我的心田。
在这里,屈原的爱国情怀是有目共睹的,在心与心的碰撞与交流中感知,带我寻找道路的捷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探索者的屈原,我想,他有怎样的追求和骨气?一点一点执着的勇气,一年一年探索的轨迹,迸发出超凡的力量。
一个人,应该先爱自己,再爱百姓,也就是爱国。别人在吃粽子的时候。或许会替屈原诉苦;或许会替屈原叫怨;而我选择用苇叶包裹屈原,静静地躺在岁月的汨罗江畔。咀嚼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不为他流泪,也不替他埋怨,只是我学着传承一种精神——宁死不屈,情系百姓,心忧家国,高风亮节。
多少风雨,多少肆无忌惮,多少反复,多少未雨绸缪,加上几多哀愁,他还在楚国的边界回头。他。是汨罗江畔的诗人,楚辞是他的精神注解;他,是湍湍流水的支流,爱国是他的精神支柱;他,是青藏高原的一枝草,刚正是他的精神造化。
如果屈原是糯米,我甘心做苇叶,赶着岁月往回跑,还是和他的故事擦肩而过,不过,他还是来到了一年四季,领略芬芳,与我不期而遇。春天微云如画,用文字来赏景;夏天溪水如歌,用汨罗来乘凉;秋天花落成种冢,用琵琶来对白;冬天梅落成雪,用楚辞来取暖。
用苇叶包裹屈原,谁曾想将屈原丢失在逆行的南风里,我只想告诉你,不可能。他的精神不容任何玷污。我只想做个苇叶,这样,他就在也不会被任何人伤害了。今天他困了,我醒着,我知道他的夙愿。所以,我告诉自己: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
屈原的品格作文 第五篇
绵绵细雨中,徐徐春风里,又是一年春和景明。空气里渗透着一些悲凄。汨罗江边,草长莺飞,姹紫嫣红的美好季节里,我却偏偏忆起那抹淡淡的身影。
梦回昨天,衣衫褴褛的你,不见了从前的桀骜,没有了往日的不逊。失去了依昔风采的你看破人间尔虞我诈、世态炎凉,悲愤转身,纵然投入汨罗江……汨罗江依旧美丽,但水声不再欢快悦耳,听来只有无限的沉闷凄苦……
回首往昔,苏世独立的你,胸怀兼济天下之大志,任左徒,三闾大夫,与君王共议国事,心中满怀着对国家的热爱,倾付所有只换来驱逐流放……满怀抱负无处抒发,满腹文采无人能识,但我懂你,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与你,飘逸的言辞过于唯美,飘忽的赞美过于虚幻,我不知该用何种语言来歌颂你崇高的境界。即使你实现理想的路途中挫折不断,你也始终如一地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你深知仕途无望,仍死死坚守平生找寻的绮梦。有人劝戒你要与世推移,你却只是笑笑,如清泉一般,而那笑里却饱含了对人民的同情,对国家的担忧。
没有人知道,看着梦想越飞越远的你多么彷徨。没有人理解,对荆楚大地的爱恋无以复加的你,看着燃起的战火会有多酸涩。没有人明白,当忠诚被贬,胸怀忧愤,饱受苦难时,你心境哪般?
我想了解你,却只看出了你锋芒初露却惹众议的无奈。我想理解你,果真读出了你仰天长叹赋《离骚》的愁苦。我想更懂你,却真实感受了千古诗魂归何处的悲愤。
我钟情于你“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的高洁。我喜欢你“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的豪气。我更爱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坚定。你是苦难中的旷世奇人,亦是具有抗争精神的浪漫诗人。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的你,虽只泛起清漪,只留下轻息,但也足够了。江岸的青草诉说你的悲哀,后代的世人理解你的无奈。只愿你能在江底静静安睡,梦中寻找一世歌舞升平的颂歌……
屈原的品格作文 第六篇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屈原的品格作文 第七篇
浩瀚历史长河中,英雄名流数不胜数但大多数不为人所知,更有甚者被历史淹没,能以节日相经念,并且千百年相传的人自然是凤毛麟角。有一个人,他不仅是这凤毛麟角之一,更是我国第一位爱国诗人,他就是楚辞的创始人屈原。
弱冠之年,他被宣进宫,与楚怀王畅谈大事,由此展开他传奇的一生。建设国家,他兴起吟诗《橘颂》,被了陷害,他悲愤发《天问》;国家伤亡,他挥泪作《国殇》,祭奠怀王,他伤感写《招魂》;心系祖国,他久酿著《离骚》;投江殉国,他留下绝笔《怀沙》。这就是他的一生,曲折悲惨的一生,然而即使被陷害,被放逐,他那颗爱国心始终没有动摇。命运是不公的,他不允许屈原那种正直爱国的人存在。于是那纵身一跃,汩罗江里又一英魂。无疑,那个时代,屈原是无奈的,他渴望报效祖国,却被小人陷害,他拟立宪法,却不得实施。他唯有以诗言志,以文抒情。从他的诗歌里,我们能感受到他的愤慨与无奈,也能感觉到他那颗忠贞不渝的爱国心。
他是后人的榜样,却是时代的悲剧。我很难理解屈原的那种忠贞,那种正直,那种以死报国的精神。他并没有遇上明君,他的国家更不值得他付出,他完全有机会另寻明主,开辟一番辉煌事业,但他还是留下,义无反顾地为他的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坚定执着于楚国。这就是屈原,宁死不屈,永远心系国家的屈原,也只有这样的屈原才能在历史长河中被人们永久纪念。他如一道白光照进那个黑暗的时代,尽管这白光最终在浊流中愤然逝去,但它所留下的光辉却照耀千古。
屈原,我欣赏你洁身自好,欣赏你高洁情操,你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却是后世人们的榜样和骄傲。如今,每年五月五日,那飘香的粽子代表人们对你的思念,你不应该为一个国家的衰亡而悲哀,因为你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我看到了你的付出。
第二人称的运用,有如与屈原对话,使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更加强烈。
汩罗畔,花草依旧,一种精神正在一代代传承,我们永远记得两千年之前,那伟大的一跃,汩罗江里一个伟大的灵魂永远被人铭记。
屈原的品格作文 第八篇
每当拜读您的大作、过端午节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地为您的遭遇或“下场”感到抱憾。以您的文才武略,后世百代有谁能与您相比?何苦为了一个楚王,而导致……我佩服您的坚强意志:宁可跳进江水葬身鱼腹也不能让纯洁的品质蒙受世俗的玷污。
您因为一个上官大夫的污蔑,楚怀王与您之间产生了一道隔阂,这使您很痛心地写下了《离骚》。想来您太过于执拗了。您何必为了一个楚怀王放弃了一个国家呢?倘若您不想与别人同流合污,还是有几个方案供您选择:
一、弃官从文。您写下的《离骚》、《天问》、《怀沙》……哪个文人墨客不拍手称好。以您的威望,如果办个文学补习班,那岂不乐益多多。这样还可以唤醒那些沉睡的人们,唤醒那些被世俗所迷惑的朝廷官员。那么历史将会被改写。
二、半官半隐。若您真不想做官,不妨在朝廷挂个公职头衔,领着俸禄,然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再与自己心仪的姑娘结婚生子,子孙满堂,过幸福快乐的日子,不参与政治上的纷争。
三、如果您矢志不移,决意做官,那必须得有所禁忌。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该执拗时就不要太过死心塌地,当变则变。
但是,汨罗江畔,走来了一位行吟者,他奇才旷世,形容憔悴。之前,江边的渔父还劝他说:“看开点吧,谁让这世上的人都醉了呢?”只听他长叹一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其实,他明白,自己虽人在江边,而心却永远在楚国,选择了离开,但不身心放弃——您只是容不得浊流和污垢,才只好远离市朝;而毕生的志向,又怎能在市朝中实现。在这样的矛盾中,您又一次选择,选择了怀沙赴水,一别红尘。然而,我想问您:高尚者的选择,真的只求无私吗?
江水汤汤,我合上历史,顺流东望。蓦地,我看到了,看到了您紧锁的眉,从容的笑。渐渐地,我懂了:人生由一个个选择串联而成,而自己的选择,一定要对自己负责。既如此,那么,在作出选择时,一定要忠于自己的心:无私无怨,无愧无悔——这才是心灵作出的选择。
屈原的品格作文 第九篇
古今中外,名人轶事,都有其历史性,而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屈原。
屈原,楚国的一位落魄的大夫,因在朝向君王进谏而遭排挤,最后郁郁不得志,投入汨罗江而死,留下了千古绝唱——《离骚》。
屈原啊,我知道你是为了楚国好,可是,在你向君王进谏的时候,就不能委婉点吗?屈原啊,你是一位伟人,尤其是在文学上。你是一为忠臣,能够为了国家的江山社稷而牺牲自己,也许当时的你并不知道,在以后的几千年里,你的地位已经高了很多了。屈原大夫,你在楚国里尽职尽责,可君主与文武大臣去只知道享乐,忽略了“打江山易,守江山难”的道理啊,你为了国家呕心沥血操碎了心,可他们,自私无耻,以自我为中心,根本不配成为朝中重臣。他们在自己的职责上,不说干好本职工作,连国家都不管不顾,一味的只知索取,而你,却也已经受够了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种寂寞不是现在的人能够承受的。
屈原,你总是将国家放在第一位,只会为自己的国家奉献,你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啊,将自己无保留的奉献给国家,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将目光转向今天,现在,有多少肯为了国家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呢?“授物之汶汶”得人,是没有多大作为的,不受外物影响,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的人,那才是大丈夫,有的人受到排挤,写几篇文章抒发一下心中的郁气就罢了;有的人则一气之下,辞官回乡,不再理朝中之事,专心享受田园之乐。而只有你,屈原,将自己作为国家的一份子,为国家贡献出自家的力量。屈原啊,你是伟大的,相比之下,那些只会隐忍苟活的人,他们不应该感到自惭形秽吗?不应该感到自责吗?发现自己实在是无能为力时,只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时,只剩下满腔爱国心愿时,似屈原仍然义无反顾得投河而死,企图以死明志,期望自己的牺牲能够唤醒当权者的明治。
屈原,你的精神,在以后的几千年里,都为人所继承,你,安心的走,你的牺牲,不会白费。屈原,我敬重你,从心底里敬重你!
屈原的品格作文 第十篇
“兰若生春夏,芊尉何青春。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你就是那株秀色绝伦而孤高寂寞的香兰吗?虽然秋风袅袅,岁华摇落,而你幽独空林,芳意仍存。
你就是那举世混浊而独清,众人皆醉而独醒的屈原吗?滚滚汩罗,浩浩汤汤,流淌了多少个潮起潮落,花开花谢,但那一江澄澈的碧水之上,却永远地托起着一颗圣洁不朽的灵魂。
“逢时独为贵,历代非无才”,你有才而不能逢时,这该是你悲剧所在。作为一个政治家你明于治乱,志高行廉,你提倡“美政”,哀民生之多艰。作为一代文人,你娴于辞令,胸有大才。“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然而,顷襄王毕竟是顷襄王,历史上的他永远被定格为宠奸信佞的亡国君主,终究不会如唐尧圣主,因禹舜的品行才干,得以禅位,而你,举贤授能,修明法度,却成了落魄逐臣。
世人劝你随其流而扬其波,餔其糟而啜其醨,你怎么能够!你艳羡“兰芷悠悠而独芳”,你心之所善,九死不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你一往无前的决心。然而,恰恰是这决心驱动下的直言相谏成为你放逐的“罪魁”。自古忠良遭佞馋,你屈原又怎能例外?上官大夫的狭窄之心,子兰、靳尚的奸恶嘴脸又怎是你屈原应付得了的?“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意何成!”是你坎坷人生的真实写照。
屈原啊,你恨怀王听之不聪,谗陷蔽明,你更厌恶背绳墨而追曲的世俗,方正不容,忧愁、忧思谁人懂,屈心抑志情难诉。“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你绝望了,在报国无门的悲怆中激荡着追求理想的热情,在生不逢时的孤愤中蓄聚着突破现实的力量,在博大历史情怀中蕴含先驱的寂寞。这一切的一切,都化作了你那不朽的亮丽诗篇。一部《离骚》,寄寓着你远大的政治理想和不屈的斗争意志,诉说光辉峻洁之人格。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也之滋垢”,你不愿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终于,你将自己满腔的忧愤寄于那滚滚的汩罗,把自己托付给那一河碧水,质本洁来还洁去。屈原啊,只有你如此纯洁着这个世界的不洁,透明着这个世界的不明,你懂得:立着死亡是高大的生存,跪着自下而上是低矮的死亡。
帕斯卡尔有个著名的比喻:“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纤细无助的芦苇在凄清的夜风中瑟瑟飘摇,却又那么执着地独自吟唱,多么像一个深沉的思者,子然独立中对世界幽幽地吹一支洞箫。或许在他的周遭没有一个倾听者,就像芦苇面对的只是一片无声的水面,但他仍然在不断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因为他坚信,真正的思想犹如天籁,会在无垠的时空隧道中永远穿行。
屈原啊,你就是风中那摇曳着的一株香兰,香飘永远……
屈原的品格作文 第十一篇
屈原,一个能与日月争光的人,一个国家和人民的英雄,也是一部悲壮的史诗。
——题字
天地无情。春秋战国时,天下大乱,人才济济,百家争鸣。屈原出生在这样一个战争年代,命运是上天注定的吗?或者他注定要承受痛苦:空有一个理想,但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一个正直的人,却被小人陷害;一颗爱国的心,但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家灭亡。然而,他在不断地奋斗,奋斗,他坚信自己能够帮助国家繁荣昌盛。
一部《离骚》,让世人知道帝王显贵的丑陋;一个来自天堂的问题唤醒了世界的良知。一个九岁的宋松已经唱完了世界上所有能唱的东西。他的诗不像李白那样洒脱,不像李清照那样婉约,不像辛弃疾那样豪放,但正是他的诗才使人领略到语言的精妙。日头被旌旗遮蔽,敌人如密云,箭落大地奔流我觉得好像穿着盔甲和武器的士兵抖掉了厚厚的灰尘,把他们战友的头戴在了他们的脖子上。这是屈原的哀叹和祈祷。
爱国英雄
他怀着报国的理想,以渊博的知识登上了政治舞台。这是英雄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为治理国家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正是他的正直也给他带来了灾难:遭受小人之害,两次被流放,亲戚朋友相继被迫害。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这样一个独特的英雄被创造出来。
然而,他也是一个人。即使他有杰出的贡献和优雅的才华,他仍然无法摆脱世俗的结局:他走到汨罗江边,看着汹涌的河水。“世界是浑浊的,只有我是清澈的,每个人都喝醉了,只有我醒着……”那苍凉的声音划破夜空,消失在风雨中。所有的声音都是沉默的,星星早已被隐藏。夜晚,更加安静;风,更加肆无忌惮;雨下得更大了。屈原抱着一块石头,尽管他跳进了水里。“在修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上下寻找它……”这个声音在地球上徘徊了很长时间空。
这是英雄的结局吗?
太阳和月亮不停地转,星星不停地转。
每年端午节,屈原,你有没有看到中国孩子从你身上继承的精神和他们对你的深刻记忆?
屈原的品格作文 第十二篇
当当当!上课钟响起,大家匆匆忙忙的回到教室,赶紧翻开语文课本,朗读了一篇“屈原投江”的课文,突然一阵怪风吹来,接近龙卷风的规模,一下子把我们都卷进风暴里,不知道旋转了多久,终于停下来了。
发现我们站在一个中国古代的皇宫前,还看到许多“楚国”的大旗迎风飘荡着,不会吧!这竟然是屈原生长的战国时代?我们就像在欣赏一部电影似的,看见一群大臣跟皇帝的早朝,看见一群坏蛋正耍心机要害屈原,也看到那个愚蠢的皇帝竟然听信馋言,把屈原给逐出楚国的国境了。写完楚辞的屈原再做什么?他怎么抓着石头绑住身体?大家大叫:“别让他死成!自杀太笨了!”老师制止了我们:“我们不能改变历史,只能默默观看!不然以后哪有端午节呢?”
就当大家捂起眼睛不忍心观看自杀的屈原时,那阵怪风又刮起了强烈的气流,就好像是知道我们的害怕,平安的把我们送回了属于我们的时代。回到教室的我们,想到那个画面就难过,大家有默契的绝口不提这个秘密,只是到了端午节时,我们班一起默哀,为可怜的屈原祈祷,因为我们一起见证过屈原的委屈啊!
屈原的品格作文 第十三篇
我眼中的屈原
一想到屈原,身着素衣长袍,腰佩陆离长剑,他那深邃的目光洞穿历史迷烟,感动着一代代的中国人,也让一代代的中国人自愧弗如。那滚滚的汨罗江水,是他的泪。水流不尽,他的泪却尽了;那火红的枫树林,是他赤诚的爱国之心,枫叶落,他那爱国之心却永不老。
人生百年能有多少意义,不过为爱而生,为爱而死。他的爱永远地定格在楚国黎民,那楚国江山是他深深的眷恋。能为爱而死,屈子应无悔。
屈原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在一生中与周围的恶势力进行了坚强不屈的斗争,并以诗歌为武器,倾吐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他在文学上是一名巨人,但在政治上是一名弱者。他满腹报国之志,一心一意辅佐楚王,力主改革旧制,举闲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但终究无用武之地,含怨怀愤而死。他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一方面是由于顽固派当权,奸臣当道,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屈原的无能,他不能很好的完成变法革新的工作,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能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屈原不懂得汲取经验教训,他首次被放逐后,走受到楚王重用,召回京城,但他丝毫没有汲取经验教训,改变自己进谏的方式,处事策略和与奸臣斗争的方法,而是不管不顾,我行我素,一意孤行,最终落得再度放逐,且这一去不回。屈原不重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等极制度。
再回首屈原的一生,与其生活在愁苦烦怨之中,倒不如一死了之,死是他最好的归处,而且他还死在一个最佳的时机与地点。但是他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来传颂的,他留下的不仅是灿烂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宝贵的精神遗产!
每年农历五月五日,我国许多地方都有吃粽子的风俗习惯。相传这天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的诗人屈原。他为了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最终投入汨罗江,后来人们用端午节来纪念他。
屈原的品格作文 第十四篇
屈原,一个能与日月争光的人,一个国家和人民的英雄,也是一部悲壮的史诗。
———题字
天地无情。春秋战国时,天下大乱,人才济济,百家争鸣。屈原出生在这样一个战争年代,命运是上天注定的吗?或者他注定要承受痛苦:空有一个理想,但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一个正直的人,却被小人陷害;一颗爱国的心,但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国家灭亡。然而,他在不断地奋斗,奋斗,他坚信自己能够帮助国家繁荣昌盛......
一部《离骚》,让世人知道帝王显贵的丑陋;一个来自天堂的问题唤醒了世界的良知。一个九岁的宋松已经唱完了世界上所有能唱的东西。他的诗不像李白那样洒脱,不像李清照那样婉约,不像辛弃疾那样豪放,但正是他的诗才使人领略到语言的精妙。日头被旌旗遮蔽,敌人如密云,箭落大地奔流我觉得好像穿着盔甲和武器的士兵抖掉了厚厚的灰尘,把他们战友的头戴在了他们的脖子上。这是屈原的哀叹和祈祷。
爱国英雄
他怀着报国的理想,以渊博的知识登上了政治舞台。这是英雄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为治理国家做出了巨大努力,并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正是他的正直也给他带来了灾难:遭受小人之害,两次被流放,亲戚朋友相继被迫害。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这样一个独特的英雄被创造出来。
然而,他也是一个人。即使他有杰出的贡献和优雅的才华,他仍然无法摆脱世俗的结局:他走到汨罗江边,看着汹涌的河水。“世界是浑浊的,只有我是清澈的,每个人都喝醉了,只有我醒着……”那苍凉的声音划破夜空,消失在风雨中。所有的声音都是沉默的,星星早已被隐藏。夜晚,更加安静;风,更加肆无忌惮;雨下得更大了。屈原抱着一块石头,尽管他跳进了水里。“在修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会上下寻找它……”这个声音在地球上徘徊了很长时间空。
这是英雄的结局吗?
太阳和月亮不停地转,星星不停地转。
每年端午节,屈原,你有没有看到中国孩子从你身上继承的精神和他们对你的深刻记忆?
屈原的品格作文 第十五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题记
曾在一个寂静的深夜,想像那一个孤寂的灵魂在汨罗江畔,伴着自己高远的理想孤独漫游,该是怎样一个情景……
夕阳下,一位面色枯槁,长发披肩,轻风拂衣的男子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汨罗江畔,如血般的残阳残阳拉长了他的身影。只听见他说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浊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混浊我独清。”随后便纵身一跃。殊不知……
“怀王啊,你岂能如此轻信张仪?何苦对我,避之唯恐不及,你何时才懂得我这可赤子之心?楚怀王啊!”他呢喃着,一滴泪自眼角滑下。不多久,他从梦中醒来,睁开双眼。只看到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留下的痕迹,两只深陷的眼睛,深邃而明亮。他吃惊地问道:“这是哪,我怎么会在这?”他对周围的景物浑然不知,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老奶奶端着一碗汤药走过来说:“先喝了吧,这是汨罗江,我们这村子与世隔绝,交通不便,很少有人来。看你穿着倒有些像古代人,真搞不懂你们现在年轻人的心思,我拿了套衣服给你,也不知道你穿不穿得下。”“老人家谢谢你救了我,我该怎样报答您呢?”老婆婆笑了笑说:“你先把自己照顾好吧,安心在这修养,等病好了再走!”
就这样,他待了两天,发现这个村子并不富裕,人们过得很辛苦,就像楚国人民一样。但这里民风淳朴,他们并不会因为生活的辛苦而唉声叹气。而是付出行动利用自己微小的力量慢慢去改变这种生活。屈原想起了自己的国民,他也希望楚国的人民能跟他们一样,用自己微小的力量,把楚国变得繁荣富强,但这已不可能了。国已灭,百姓颠沛流离。这几天屈原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帮老婆婆做事,下午空闲时间就探索这个与楚国不一样的国度。他来到一间破旧的房子里,一张张用泥土堆出来的桌子,大小不一的破板凳整齐的排列着。许多小孩坐在这认真的听着一个人在讲课。这使他想起给怀王的公子们讲课的情景,不禁潸然泪下。
回到老婆婆家,她的孙女刚好也放学回到家中,完成老师给她布置的作业后。她打开一本破旧的书,大声的读着。屈原看着她那双晶亮的眸子,那里面看不到任何对艰辛生活的悲伤和自艾,或许是因为已经习惯,或也许她幼小心灵并不知道什么是苦,她眼里没有什么不满,而满满的都是对未知的好奇,对知识的渴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小姑娘清脆的声音一下子敲进了他的心,屈原听了若有所思的凝视远方。
第二日天还未亮,他便向老婆婆辞别。他来到了他之前跳江的地方。“原来,之前从这跳下去是多么的愚蠢,楚国的灭亡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但是楚国的人还在,国亡了,但只要人民心中还有这份对楚国的热爱,楚国就是历史的永恒,永远不会灭。我不应该总是空想,要用实际行动做事,楚国仍需要我,楚国的人仍需要我。不能因为事情的好坏而影响心情,不要因为挫折而放弃自己的生命,更不要忘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夕阳下,他行走在汨罗江畔,影子被拉的很长……
屈原的品格作文 第十六篇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渔父》中,屈原如此向渔父也向大家讲解着他被无情流放是什么原因。此时他已颠沛流离多时,身心潦倒不堪,却仍然骄傲地诉说着我们的“清”、“醒”。
他难道还不知道正是自己孤行到底的“清醒”把他推向了潦倒的边缘吗?他当然知晓!面对渔父的善告,他第三激昂愤慨地大呼:安能身之察察而受物之汶汶者乎?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事实上,这是坚守理想的他在告诫疲惫不堪的自己,在鼓励几近崩溃的自己!
这不可以不被人以之动容啊!屈原,他的一生都在为达成“美政”的理想奔走呼喊,即便遭人排挤,即便被贬流放,即便失意一生,也不改初衷。
或许有人会像“渔父”一样,觉得他如此做有的不值。可是,假如每人都为了享乐苟活而放弃我们的理想,这世界将变成如何?
这世上将没《史记》了———假如司马迁没由于坚守理想,受刑之辱早已将他吞噬殆尽;这世上将没“戊戌六君子”了———假如谭嗣同他们没由于坚守理想,他们将不至喋血市口;这世上将没《日心说》了———假如哥白尼慑于教会而放弃理想,他将不会落得葬身火海!
可这部分假设全部不成立!由于他们无一放弃理想,无一不是为了理想愤然前行,完成了为人的涅磐,书写了人类灿烂光辉的历史,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坚守理想,于他们自己本就是一种幸福快乐,于整个人类更是伟绩卓着!
所以,“渔父”们,请你们不要再为屈原坚守理想不值。相反,大家都要为了理想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大家的困难挫折与伟大家相比,简直微不足道;他们尚能为理想奉献一生,大家有哪些理由因挫折困苦放弃理想?
心怀理想。让大家第三瞻仰那吟诵着《渔父》的屈原,就让深厚的古典蕴藉深刻大家的理想……
屈原的品格作文 第十七篇
屈原是个薄脸皮的人。
不得不承认,有的人是受不了一点世俗的沾染的,同时他希望受到命运的青睐,与同样的高洁之士结朋交友。当以上两条愿望一条都不能实现时,清高的屈原也就决绝地离开了他认为的肮脏世界。
姑且不论这死是否值得,单是这勇气就足以让后人尊敬。这是对自己人格的尊重,它表明自己是拣枝而栖的凤凰,不能混混噩噩度世。
事情已经过去两千年了,代代传,传代代,再加上喜欢“盲目爱国主义”的统治阶级的宣传,于是屈原就成了所谓爱国的典范。
人们不会指责屈原的爱国,虽然那是更重视个人而不是更注重国家的时代,那是一个哪里有幸福哪里成就哪里就是家国的朝代。“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像屈原这样为出生之国而死的不多。
接下来我要谈谈屈原的观点问题,在屈原看来,只有凤凰之类的高洁鸟类才能发表言论,庸鸟安分守己便是;骏马是不必绳子拴的,跛驴当然是要干活的。读到这里,我不禁为庸者叫不平,我同意给天才以自由发展的空间,但同时也应该尊重庸者,其实对庸者、对弱者的关注与尊重更能体现一个民族的人性美,中国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精英文化,从“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到“食尽人间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说的仿佛都是阳春白雪不能与下里巴人来往交心。
从一个屈原,其实可以看出人格的坚守、家国的选择、传统思想的弊病等多个问题,不同于司马迁的爽然自失,我倒是豁然开朗了。
屈原的品格作文 第十八篇
唐朝有一诗人陆龟蒙写过一首诗叫《离骚》:天问复招魂,无因彻帝阍。岂知千丽语,不敌一谗言。屈原,作为一个在封建时代的人,思想是多么的进步!在当时就发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感慨!可谁知道,楚王竟然听信奸臣之言,流放屈原,导致国破家亡的局面。我不禁对这位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者感到无限的叹息!
今天下午,我的表弟袁齐兴高采烈地吃粽子。我就一本正经地说:“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小表弟不屑一顾的说:“管它那么多干吗,反正就是开开心心吃粽子的。”我的表情立刻严肃起来:“端午节怎么能是光开开心心的吃粽子呢,你居然连端午节的来历也不知道!”他目光炯炯有神地说:“你说说看。”于是,我就讲起来端午节的来历:“古时候,有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叫屈原……”小表弟听得目不转睛:“屈原真是个爱国诗人啊,呵呵,我又了解了新知识,上学了对我们班同学说说,他们都不知道!”小表弟又问:“那么,为什么叫端午节呢?”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农历以地支纪月,五月为午,“五”与“午”相通,故端五又名端午。”
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会永远刻在人们骨头里,楔在人们心里。明天,我会再一次记起你的,屈原!你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民族精神的脊梁!
屈原的品格作文 第十九篇
失意的人生,失意的人生。一腔热血倾注与你的诗歌创作,住随你,崇高精神的你,文化的创新诗人。
人生失意的你,却拥有一腔热血,“美人”与“香草”是你输不平之气的极物,理想难以实现的处境,成就了你的绝世作品,你拥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豪气,诗歌的新时代因你而创,清晰地回忆起你那忧愤地爱国情怀。是的,国家需要你,需要你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历史岁月所划过的痕迹,依然清晰的记载着你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你高大的身影指引我追求人生的梦想,屈原啊,你是仁人志士的榜样啊。
你,是崇高民族气节的代表,却受到了旧贵族的反对与陷害。可是,再大的风雨,也未曾挡住你前进的脚步,人民对你的敬仰,人们对你的热爱。你,依然无怨无悔,选择了自己的人生路程。屈原啊,让我们记下你独特的民族精神。
历史流动的岁月中,记载下你崇高的精神与气节。是你,超越了儒家明哲保身等处事原则,为中国文化注入了一股深沉刚柔之气,又是你,培养了中国志士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与信心。
屈原啊,让我们记下你的求索精神,民族精神,选择了感受风雨的道路,铸就了你辉煌的人生。
屈原的作文06-22
屈原的作文10-28
屈原的品格作文 第二十篇
屈原,他是一位才华横溢、机智聪明的大臣,可是这样一个,既聪明又有才华的人却被小人暗算了,被楚国国军给革职流放了,最后怀着无数的怨恨和仇恨,抱着一块大石头投江自尽了。
我很不理解屈原的这种做法,为什么投江自尽?因为仇恨?我不明白你到底有多少怨恨?我虽然没读过你的《离骚》但是就算有十几本离骚的怨恨也不用导致投江自尽吧。
要我看,不是你自己清醒别人喝醉了,也不是被人浑浊你独清,而是你醉了,你最在一个没有战乱的和平时代,在战乱年间,人和人之间都是勾心斗角的、互相暗算的,你要想在那个年代立足,不仅要有才华,还要有防人之心,和足够大的气量,也不想想越王勾践,人家是怎么做的。
你应该这么想,楚王不要我,是有小人蒙蔽了他的眼睛,他不识圣贤,咱们生什么气呢,还不如换个主子呢,到时候让他后悔,就算自己已没有精力和心情当官了,隐居山林做个平常人呢,总之,获得总比死了好。
要我看屈原的怨恨早该烟消云散了,我想去演一定后悔当初投江自尽了,不过后悔是没有用了,祝屈原幸福!端午节我一定会纪念你的。
屈原的品格作文 第二十一篇
我是一块青石,静卧在汨罗江畔,已有三千个春秋。可以说,从古至今,阅江边过客无数,然而大多已几无印象,唯有诗人屈原的身影,令我事隔两千余年,却仍旧不敢忘记。
记得那天黄昏,我正望着布满阴霾的天空发呆,忽听见有人拖着沉重的脚步,往汨罗江边行来,边走边念念有词地吟唱着什么。这声音饱含着哀怨,把河边的空气都染得阴沉沉的。我不禁把头转了过去:近了,只见他披散着头发,憔悴的脸上写满了愁苦。听风儿说,他就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因向顷襄王劝谏,而遭到其他官员的陷害,被含冤发配到了这里,但是他仍日夜为祖国的兴亡担忧……
“这不是楚国的大夫屈原吗?”不知何时,一位渔夫划船到了岸边,“大夫应该在楚王身边享受荣华富贵啊,怎么会被流放到这里,弄到今天的地步呢?”
屈原听到这问话,低下了头,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答到:“楚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再也听不进我的劝告,楚国危在旦夕!大家现在都是肮脏的,可我还是个干净人;大家人人都喝醉了,可是我还保持着清醒。所以就被大家赶到这里来了。”
渔夫听罢,一脸的疑惑:“只听说圣人从不固执己见,可以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改变。如果大家都变肮脏了,你何不随波逐流、或者同流合污?既然人人都喝醉了,你完全可以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啊!何苦还要自命清高……”
“你这说的是什么话!”渔夫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屈原愤怒地打断了:“我只听说过,刚洗过头的人总要把帽子弹弹再戴,刚洗完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掉衣上的灰尘后再更衣。我就算是跳进江心,成为鱼儿们的腹中食,也不会陷入污垢中受世俗污染。”
渔夫无奈地摇了摇头,划船离开了。屈原一人站在河边,眼中饱含着泪水,仰望着灰暗的天空。河面的风浪越来越大,打乱了他的鬓发,他的衣角。可在我眼中,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身影,却异常的高大、挺拔,令我这块冷血的顽石禁不住为之动容。
风儿传来了楚国被秦国所灭的噩耗,屈原也像自己所说的那样,毅然跳进了江心。
从此,每年的这一天,百姓都向汨罗江中投放粽子祭祀屈原,两千年来从未间断。
屈原的品格作文 第二十二篇
我觉得屈原是一个很固执的人。
屈原与楚怀王同姓,是楚国的王族。因此他只向楚国效忠。这并不是他的固执。我觉得这是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屈原可能认为,比起美好的生活、丰厚的俸禄,他更想让楚国强大,即使自己在楚国的政治舞台上展示不出什么功绩,但能帮上忙就好。这很可能是屈原的想法,是他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屈原真正的固执在于,他太相信怀王,相信怀王总有一天会醒悟,他太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总有一天能使怀王醒悟。
为了使楚国强大,屈原努力展示他的才华,终于可以让怀王“信任”他。但朝廷中有更多的人更注重名利,于是他们向怀王进了谗言,屈原一下子就被怀王抛弃了。我觉得屈原应该是很明白的。如果怀王真的信任他,那么就不会因为一两句谗言就疏远他。只有不了解周围人的皇帝,才会随意听信他人的谗言。屈原应该已察觉到,怀王有多么地不重视贤臣、不关心周围的人。但他固执地认为,这些都是小人干的,是小人使怀王听不清、看不透。即使被怀王疏远抛弃了,屈原依然愿意相信怀王。
张仪诈怀王事件发生时,屈原已被罢黜,不在官位上,他虽然不在怀王身边,但仍然得知了这件事。屈原看着贪心的怀王又做了蠢事,他只进谏了一句话:“何不杀张仪?”虽然只是一句为时已晚的话,但足以显示出屈原的忠心和明察。
但怀王直到最后,都没有听屈原一句话。秦昭王要和楚联姻,要让楚怀王前往武关与秦相会,这是何等危险的事。楚国大将已接连损伤,秦国又是虎狼之国。屈原最诚恳的谏言怀王没有听,导致最后,怀王客死他乡。
屈原被怀王疏远而写了《离骚》。这时,他的心情不是愤怒而是悲伤。这就是他对怀王固执的最好的证明。他“忠而被谤”却仍相信怀王,而怀王又恰好是个不会任用贤臣的无能之王。屈原的这份固执几乎没有任何的意义。
屈原执着的是对象——怀王,并不是一个贤明之人,那屈原就不应该对自己如此执着,他明知他自己的“怀瑾握瑜”怀王根本看不到,但还是固执到底。要在怀王的统治下救国,这不仅仅是不同流合污能达到的目标。如果屈原能不对楚王,不对自己那么固执,想一些其他的方法,说不定最后的结果会有所不同。
屈原的品格作文 第二十三篇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关于屈原,连他是哪朝人自己都不大清楚,唯一能够明白的,就是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国家灭亡,投至汨罗江。上历史课,说屈原大无畏,拥有大胆质疑的理性精神,屡次劝说楚王莫信秦。可提议不被认可,反遭迫害,流放人间,直至江中,以示清白。
相传屈原投江前遇一渔夫,渔夫惊讶:“子非三闾大夫也?”可想当时屈原苦笑,浅浅摇头。遇问之为何落得如此田地时,无奈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夫反问:“何不与世推移?”屈原不从,大叹:“安能以皓皓之白,而以蒙世俗之尘埃乎?”至此稍觉屈原似乎太过自负,而且暗想屈原也傻,为何不看大局之势而行,非得自寻死路?留得青山不怕没柴,日后再细想怎样挽局不好吗?
关于疑问,自看前人评价屈大夫,至王逸叹:“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方才明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苦心。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五月初五,汨罗江畔一声水响,既而化为宁静。已明白屈原的志向,投江乃示忠心,明清白,便想明为何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一直不见尸体,于是后人为寄哀思,于此日荡舟之上,投掷米团,免遭鱼虾攻其身。
细想屈原投江时,又是怎样一种情怀?是心中大释?还是含悔而死?想到渔夫走时的莞尔笑歌环绕江前,便明屈原带上清白而去,留下淡然而离。他笑叹今朝,笑看释怀。不与多言,只以《离骚》献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惜未将真理求出,自先奔赴湘江,留下离骚,让世人明孰是孰非。
屈原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不过红尘一瞬,两千多年的岁月也是转眼即逝。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那众人皆醉我独醒,不允世俗尘埃染皓皓之白的屈原,终将留予世人心中,一代又一代地看其释怀一切,淡然一切。
屈原的品格作文 第二十四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题记
战国中期,在这个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时期,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
自打自己懵懵憧憧开始,就从花花绿绿的故事书上,认识了屈原。后来上了学,便知道了屈原的崇高理想、高洁品格。忠君爱国,忧民就是形容屈原的“特定词。”屈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他的伟大作品《离骚》是其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永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
战国中期,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任能,除残去秽,历来看图治,这就突破了旧势贵族阶级的局限。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斥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屈原的一生都将楚国的兴亡看做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说到自己是承受上天的托任而来到人间的,这是多么的伟大无私!屈原最后终于不忍心离开自己的祖国,而决心以死来殉自己的理想,以谋求楚国的兴盛。
时隔今日,历经了两千多个日夜,我有幸认识了你,不曾想过,如若当时对理想执著追求的屈原生活在当今的21世纪,那么全世界都会将之视之为“文化名人”吧!21世纪发达的科技,再加上屈原这种敢于创新,为理想执著追求的人,不能想象,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地和谐美好。中国的封建帝制,屈原敢于革新。要是战国中期的国家统治者都接受了屈原的思想,岂不是为全天下的人民干了一件大好事,使国家繁荣和平,百姓安居乐业,但是他们没有这样做,他们自以为是的曾经,曾想过,在两千多年的时间中,他们遭到世人的不满和唾弃,真是可悲!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会怀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的品格作文 第二十五篇
读过那篇感情真挚热烈的离骚,我仿佛与万花丛中看到了那位风华绝代白衣胜雪的屈子,我远观,看到的是他峨冠博带,衣袂飘飘的身姿;我细品,是他那清高孤傲和无愧于天地君亲的忠诚。
那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濡湿了多少后来者的朦胧双眼,因为这是从心底流露出的对于民生的关注和同情,不矫揉,不造作,于是一个真正的爱国爱民的诗人兼政治家被彪炳史册,万古流芳。曾经,我从梦中亲吻着那些香草、木兰、美人,以为这样可以触摸到屈原的灵魂,但那份独遗于世的高贵让我望尘莫及,于是我只好怀着一颗敬仰而感动的心来朝圣这位心中的英雄,只要一想到他那“且行且吟,竞投汨罗”的结局,我便痛心不已。今天,我便做一回屈原,去选择新生的道路。
假如我是屈原,也许我可以沿着那条“良禽择木而栖”之路奔向另一个自由的国度,去寻找一位惜我才华,识我忠心的人君,帮扶他建立起一个和谐而强盛的大同社会,这同样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何乐而不为呢?
假如我是屈原,我一定会坚定信念,勇敢地面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苦和挫折,即使我一贬再贬,但痴心不改,仍然愿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帮助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不也是自己内心所追求的理想吗?同样同样可以表达对民生的关怀,有什么不可以立足于天地之间,而要执着的纵身一跃,走向生命的尽头呢?
假如我是屈原,我相信,以我“辞动九天”的才学,定可以为后世留下更多惊世之作,也为生命的本真传承更高的精神境界,成就“我思故我在”的千古文豪,一代名儒,这样的结果恐怕要比“报国无门,悔恨而终”要好的多吧!
“假如”只是“假如”,我不是屈原,屈原亦不是我,穿越千年的红尘,历史终将定格于那片哀土之上,有一天,当我们翻开故纸堆,面对着这个最可怜又最可爱的人默默品味,细细参详,那么,留给我们的是重生的希望,亦或是深沉的叹息?
屈原的品格作文 第二十六篇
布谷鸟走的时候,端午来了。
我对端午一点概念也没有,我只对放假有概念。不过是吃食上多了粽子,其他的一点变化也没有。纪念一个人,用整整一天,在我看来很是无聊。
不知道多少多少个年月日春冬秋以前,有个叫屈原的大骚人颤抖地来到江边,想仰天长叹“啊,我活不下去了!”却又怕惊扰了不远处的渔夫。正思索着怎样与这花花世界来个大大的告别,渔夫却来了,带点崇拜与欣喜。他问他,:“你怎么来这了?你不是屈原吗?”
屈原这时肯定是一副长发翩飞,剑眉微皱,双眼迷离,衣衫潇洒的模样,他半醉半醒,亦或是神色平静。他答了这么一句:“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夫看他这么落魄,象征性地安慰安慰。一转眼,人没影了,原来是跳下去了,、。他最后的遗言说得响当当,不知撼动多少壮汉,“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后来,百姓为这个男人干了眼泪,可是,这只能说明屈原只得到了民心,而军心,臣心呢?他统统弃了去。所有的世界里有项潜规则——千万不要当大好人。不然下场不是自杀就是他杀,正反一个字——死。
人们为了他而包粽子,定纪念日。兴许开始时还满是沉痛地哀悼,后来就变成了开开心心过节。多悲哀啊!更悲哀的是后人还把这当成了名俗延续了下来,定为端午节。在我看来,这更悲哀了——屈原的死,变成了人们娱乐的契机。没有人——也许有,但也只是少数,会为他祈祷——他真可怜,所以他死了。
换种角度,人家是自杀的,多懦夫!不可否认他的文坛地位,却可否认他的性格,所以这种人死了没什么,或者说大家在他的忌日开开心心团聚没什么——但毕竟死者为大。所以,这端午节,究竟该不该过呢?这是个从未被人念起的问题,因为我们都习惯了,我们只是在等放假。
- 上一篇:介绍美丽的乡村的作文四年级(优秀17篇)
- 下一篇:存钱罐三年级作文(优秀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