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小学作文(优秀24篇)
杜甫小学作文 第一篇
春天是一个百花齐放、鸟语花香的季节,早晨,我随着杜甫的脚步来到了成都的杜甫草堂。
还没进去,就已经被它外面美不胜收的景色深深地迷住了。一条条长长的柳条像丝绦一样耷拉在我的脸上,一个个“碧玉”从天而降,怪不得贺知章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远处传来了一阵优美动听的歌声,走近才发现原来是黄鹂鸟藏在翠柳里卖弄着自己清脆的嗓子,那歌声多么悦耳啊!
凭窗远眺,到处是来来往往去往东吴的船只。滔滔的江水不时得像小手一样拍打着浪花,好像在说:“快回来吧,回家乡来”。远处山上的冰雪慢慢融化了,润泽了大地,在阳光下散发着温暖的湿气。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一会儿排成一字形,一会儿排成人字形,它们就像一个个神奇的魔术师把碧空如洗的天空点缀的生机盎然。
在这美丽的早晨,观赏到如此难得一见的美景,我的心情舒畅不已,真想永远待着杜甫草堂。
杜甫小学作文 第二篇
喜欢杜甫,并不包含什么价值取向,只因为他恰好迎合了我“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的天性。我偏好于将杜甫称为杜少陵抑或是少陵野老,觉得这更有一分亲密感,更因为他恐怕要算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大,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中国唐朝现实的代言人吧!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时期,历尽安史之乱动荡艰辛漂泊的生活,又具有“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专”的高超艺术技巧,因而创作出许多光辉的现实主义的诗篇,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面貌,大胆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忧患意识,他的诗作也被后人誉为“诗史”。
乘着思想的快马,我一路倾听他浪迹天涯的足音。
泰山在杜甫“贵脚”踩着之后,顿时身价倍增。“岱宗夫如何?齐鲁青为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笔力浑厚,境界阔大,意象奇伟,这只有升平盛世中意气风发的诗人才能写得出的。
杜甫小学作文 第三篇
每个人都有偶像,正因有了偶像,我们才有前进的动力,奋斗的目标。
在唐代诗人中,我最崇拜的是杜甫。当学了杜甫的诗后,我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都改变了。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刚开始,我认为杜甫跟其他诗人没什么不同,不过是流传至今罢了。但当我学了他的诗后,我开始被他的精神品质所“拜服”。于是,我查了相关的史书,想进一步了解他。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没错,就是杜甫。对比起他,一向骄傲的我才发觉自己竟是如此平庸。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但我却没想到其境界是那么遥不可及。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本来我以为他会金榜题名,但,事实却是——他落第了。我感到”悲哀“。一是为他感到可惜,这样一个有才之士竞也会……二是由人及己,唉——像杜甫如此聪明的人,也会有做不成的事,那我呢?在我的人生之路上,一定会出现挫折,我也一定会经历失败,我是否能承受呢?一切都是未知数,所以,从现在起,我要培养坚强的意志,经受成功与失败对我的考验。
杜甫虽然仕途不顺,但他却没有因此堕落,而是悲愤坚毅而寄情于诗词。他在兵荒马乱中颠沛流离,也不忘忧国忧民。啊,杜甫的品质真是崇高,不经令我感慨万千,我曾经认真思考过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我当时认为,国家如此之大,而我却是那么渺小,我个人是不能为国家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的。但当我看到杜甫虽然怀才不遇,但他却没有因此而对埋怨国家,天下人,而是忧国忧民时,我顿时明白了,虽然我不能为国家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也不该妄自菲薄,而应该好好努力奋斗,为国家付出一份力量。
杜甫是我的偶像,正因为我以他为榜样,我才有了奋斗的目标。因此,只要我不放弃目标,为之努力奋斗,我坚信我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杜甫小学作文 第四篇
唐朝因为繁华多了些喧闹,喧闹的余音是凝重的叹息。世界被李白嘹亮的歌声无限放大,又被杜甫压抑的沉吟召唤得悄悄还原,最后聚敛成悲怆的质点。
李白失意于现实,寄情于浪漫,因此他活得洒脱而豪放,即使爽朗的笑声夹杂着些许悲凉。
而杜甫正好相反,他具有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理想,但这之间的狂飙巨澜让杜甫气喘吁吁。杜甫浪漫的绝望,只能锁定伤心的现实。他紧握手中与他同样正直的笔,注视着所有悲哀,透过繁唐的表象,他看到腐败的实质,拔开历史的风尘他预感到大唐正朦胧地走入朝代兴亡的循环。他不能不疾呼不能不呐喊,他的每一声疾呼都被人闻而惊心,他的每一声呐喊都使人振耳发聩。然而此时的君王,早已被轻歌曼舞声色犬马所腐蚀,无意中排斥着一切逆耳之声。文人大多善于并痴于幻想,而杜甫则较早地摆脱亢奋转入冷静,这正是他思想的高明和成熟之处。
然而在杜甫的诗中并不一味地只有悲伤,杜甫真挚,这是大幽默的特质。如杜甫年届五十,坐客农人,说不出的苦,当索米不成空手而归时,“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愁颜面对愁颜面,是不应有的一模一样。再如写逃离安史叛军回朝时,“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状窘境也是自嘲。读者此时有些想笑,但被悲伤笼罩了。“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是大幽默景象。后人如果在此发笑,笑声里已含满了泪水。
杜甫把握了华夏的杠杆,立在诗歌的支点,缩紧眉头使劲一按,便把深藏于富丽堂皇的大唐撬上尤如明镜的万里晴空。局外人惊异于这种暴露的突然性和彻底性。以至于心中余悸在后代不断传承。杜甫将司马迁和屈原合二为一,这更让人深深折服。一种穿透万物的洞察力,一种广泛深入的沉思,一种至死不渝的赤诚,一种兼济天下的壮志,一种了出口成章的才气,被集中,被组合,被凝炼,轰然一声,杜甫的形象升华为永恒,仁人志士都向他看齐,他屹立在历史的中心。
哭唐的泪水,一半源于杜甫。
杜甫小学作文 第五篇
正月初十,我们和朋友一家一起游览了杜甫草堂。
一提起大诗人杜甫,我就想起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景象。“杜甫草堂”是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携带家人来到成都居住的地方。他在这里居住了近4年,创作了240余首诗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句,体现了杜甫爱国忧民之心。每年初七人日,草堂都有“人日游草堂”的民俗活动。
草堂内,有湖有桥,翠竹掩映,梅意盎然。建筑错落有致,最重要的三座纪念性建筑物是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大廨内伫立着一座杜甫铜像,他身体单薄,手握诗卷,表现出杜甫即使贫困交加,也不忘忧国忧民的伟大精神。杜甫留下1400多首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歌被称为“诗史”,“诗史堂”也因此得名。
草堂内,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茅屋故居”。走进茅屋才能感受到当年杜甫居住环境的简陋。茅草盖顶,黄泥做墙,我不由得联想,这样的茅草房子可以抵挡大风大雪吗?杜甫在这么简陋的环境下,继续创作诗歌,不忘忧国忧民,我真的很佩服他!杜甫真不愧为唐朝伟大的诗人!
草堂内,我还了解到其他诗人,如陶渊明、李白、白居易、李商隐、苏轼、陆游、黄庭坚等,还有一位女诗人--李清照。
游完了草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爱国忧民的伟大诗人,让我至深难忘!敬佩不已!
杜甫小学作文 第六篇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唐朝,是诗歌的巅峰,著名的诗人不计其数,而杜甫无疑是唐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看到的景象。看到自己的国家由盛而衰,他愤怒,他沉郁,他悲痛,他没有想到在短短几年的战乱中,盛世大唐会变得如此残破不堪,这完全是因为唐玄宗李隆基贪图享乐、不重用人才所致。杜甫努力了大半生,也只能“官应老病休”,就像“天地一沙鸥”,过起了漂泊无定的生活。
47岁的杜甫带着家人,从长安逃往四川成都躲避战乱,一到这里,他就去拜访“武侯祠”:锦官城外,树木茂盛,黄鹂鸟的歌声优美动听,但却无人欣赏。想当年,诸葛丞相有那么多的崇拜者,在他去世后,还专门修建祠堂纪念他,而现在呢?来拜访他的人却很少,台阶上杂草丛生、自顾自地青翠着,四季轮回,斗转星移,他的祠堂静静地掩映在苍松翠柏中,无声无息……
想想自己,国难当头,却没有孔明先生那样的济世之才,挽狂澜于既倒,不禁潸然泪下……这就是杜甫写的另一首千古名诗——歌颂偶像诸葛亮的《蜀相》。
杜甫一辈子过得很不幸,虽然没有得到皇帝重用,但他的理想始终是报效国家,他一直在努力,他用生花妙笔为我们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值得我们铭记。
杜甫小学作文 第七篇
文化名人的名号前,往往被习惯性冠以“著名”或“伟大”二字,却少有用“不朽”一词的。这个抽象的概念多少显得过于沉重,然而,杜甫却必然担得起这二字的重量。他的命运恰是整个唐代由盛转衰的写照,他的诗句,亦是人民苦难的缩影。
杜甫的肩上扛着的,是积蕴深厚的文学界在唐朝由盛及衰时期的波澜壮阔,是国家、人民的命运之忧。于是,他的生命便被赋予了历史一般的厚重,自然,亦如历史那般不朽。
七月盛夏,再访草堂。
顺着石铺小路,穿行于阵阵竹林的阴翳。天色微微阴沉,偶有几丝小雨绵绵,小道确也不宽,便平添了一分曲径通幽之感。有些闷热的夏日,连绵的绿荫和泠泠的碧水,足以掩遮四周的喧闹。却不能得知,在乱世的喧嚣下,杜甫的心境是否也能如此宁静?曾有人质疑,那时的杜甫寄人篱下,栖于茅屋,这偌大的竹林,精致的小亭或有画蛇添足之嫌。然而我想,杜甫的心中,其实永远存着这一片竹林与那一份正直和淡泊啊!所以,这佳木吐秀,泠泠碧潭,本不在茅屋周围,却必在杜甫心中。
偶然注意到在路旁石碑上,冯至的一句话:“提到杜甫,人们尽可以忽略他的生地与死地,却忘不了成都的草堂。”
忘不了的,自然也不仅仅是那座小小的草堂。来游的人,大多是熟背着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来,无奈与苦难中自然是杜甫的气节,也自有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杜甫作为诗圣,梁启超更称其为“情圣”,源于他情感的深沉与真实。在众人安乐于太平盛世的虚幻时,他的眼睛,却将下层百姓一点一滴的痛楚与叹息看得清清楚楚,毛笔饱蘸着浓墨,纸上的一笔一划,皆是异常沉重。那份沉痛的悲哀,一定是真诚的,并且亦是真实的。“朱门洒肉臭,路有冻死骨”、“郑公纵得归,老病不识路”,杜甫的深刻,源于他能看见他人难以发觉的事物。而若无清醒的认识,正直的品格,要做到如此自然决不可能。在他的“三吏”“三别”里,便有《垂老别》的“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伤其寒。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新安吏》的“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虽是以第三者角度写,却仿若是写自己之情。心中若是不能深刻地感受到他人的情绪,又怎能为他人之苦之乐而悲而喜呢?杜甫为何能做到?正因为,他原本是所有人中的一员,原本便将心灵深深地融汇于民众之间,所以,这个命运悲苦却不朽的大家,才能清楚而深刻地触摸到一个时代的悲哀。
“圣”是赞美工部的同情心之高,然而又并非所有具有同情之心的人皆为“圣”。为何?杜甫乃是将自己命运放入了所有人的命运,而绝非从旁视者的角度悯惜、施舍甚至于俯视,于是,他的视角便开阔,也清楚得多。自然,唯有将心与人民、与国家、与时代融为一体的人,才会与他们同存亡,共命运。所以,当我们想起“忧国忧民”、“晚唐”等等,便会立即联想起他。他,便是不朽的杜甫。
回过头,先看杜甫草堂。
不禁要再提起那千苦流传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初读时,尚觉与前文基调对比,稍显得有些突兀,也不乏学者质疑杜甫所言甚过。然而,再品时,才发觉杜子美确有如此胸襟——他对于下层社会的悲哀看得真切,于是,便能将他们的悲哀看作自己的悲哀了。
沿路再行,便途径三尊塑像。
三尊杜甫的雕像,便是三种各异的姿态,然而脸上的表情却又相互吻合——但凡雕刻的杜甫像,无一不是两道紧锁的眉,一脸悲苦却又凛然的神态。杜甫是位多情的诗人,但他的情,建立在朋友亲故、国家民众的身上,于是他的诗作,写悲情的极多,感叹时事政局的也多,以致于少有流连景物的。不过在我看来,这份永恒不变的“悲”却也恰为其“情”之精髓。
其中之一的铜像,身躯似成一钩弯月,杜甫双膝跪地,眼睛远望前方,恍若眼前,便是山河破碎,便是悲苦民生。是的,杜甫何时而乐?唯有国家安宁,百姓和乐之时啊!杜甫的喜与悲,应该说皆是尤为真切的。无论是“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喜极而泣,还是对友人李白“死别已吞声,生别常侧侧”的担忧,或是对百姓“势异邺城下,纵死时犹宽”命运的叹惜,都源于其亲身之历。他的'忠君爱国,想必早已不必赘述,也可见,杜甫的文笔大多牵着时代的沉重与国民之命运。这样沉重的笔下,又怎可能时时流露出喜悦与轻松呢?
也许这正如范仲淹所描述的古仁人一样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杜甫的一生,大概为官的日子亦不足几个月,然而处于“江湖之远”,他却为天下“忧”尽了他的整个人生。
从这个角度看,其实,杜甫的“忧”,正是他内心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最好证明。
在那个人皆乐于盛世的年代,一位没有担当,缺乏抱负之人,怎么可能为国家,为下层人民而苦而悲呢?是的,杜工部是那个时代唯一清醒,亦是唯一一位敢于担当的智者和贤士啊!
是的,杜甫的不朽,在于他诗文的不朽,更在于其诗文内质的不朽。
中国的语言文字无疑是常青而不衰的,而杜甫亦与中国的语言同寿命。因为,杜甫的诗,是中国的史实,是文字的精髓,是中华文化的浓缩。
杜甫小学作文 第八篇
大唐的诗国太过璀璨,有人成仙,有人成佛,也有人成圣。“圣”之一字实在是太高太重的赞誉,什么样的人才配拥有这样的称号?读杜甫诗时,心中对“圣”一字若有所感,及至读完冯至先生的《杜甫传》,我想我终于懂得“诗圣”二字的分量了。
以下是对孩子们文字的搬运,以及我的一点小想法。
我眼中的杜甫永远紧皱着眉头,永远漂泊在外,永远事与愿违,永远拖着疾病的身子却不留余力地心怀苍生。
沿途的奔波太过劳累,在那个月隐星匿的孤夜,他是否望向家乡的方向,老泪横流。他的人生注定坎坷,他的诗却也注定辉煌。于是“人事多错迁,与君永相望”,于是三吏三别。
朝廷腐败,国家动乱。在官场混迹十余年却依旧苦无归处。满腹的豪情壮志被命运捉弄,倾吐不出的苦闷蹉跎着他的岁月。可他依旧“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多么难能可贵。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写下这诗歌时他眼里是否也常噙泪水,是否也常有叹息。他不悲叹自己的命运,却为了国家一次次心急如焚。
最终,他走了。却留下不朽的灵魂……
杜甫小学作文 第九篇
那天天气真不错,春雨过后,一切充满了活力,就是这种感觉,伴随我步入了杜甫草堂。
那宽敞而简朴的大门,仿佛在张开双臂迎接我。可能显得有些鲁莽了,握疾步走马观花般地游览,不知不觉进入了一座宅院,非常小,只有二十来平方米,也比较矮,但门前,清溪碧水横淌而过,一座别有情趣的拱桥横跨溪上,自然却不逊情调。西边,两丛翠竹拔地而起,不禁为我带来了一种清爽的扶风,朦胧的树影在竹林中若隐若现。我正惊叹这幽趣的景点,却发现了刻于青石上的两个字:柴门。
来到正门,只见一条波光粼粼的河流从门前环过,这儿叫浣花溪,传说唐代时着力住着一位姓任的姑娘,人美且心善,一天他正在洗衣时,迎面走来一位满身脓疮的和尚,行人都躲得远远的,唯有这位任姑娘不避让。于是这位和尚求她浣一下那满是农学的袈裟,哪知袈裟一入水,霎时水中金莲万朵,再看那和尚,也不知去向,于是,人们就把这儿改名为浣花溪了。
也许这儿的幽静陶醉会将你吸引至此,那么游览吧,展现你不一般的美丽收获。
杜甫小学作文 第十篇
今天是大年初一,“春节”,吃过早饭,爸爸说“带你们去杜甫故里看看。”我们都很高兴,杜甫家乡的文化气氛了。
大约有一个多小时,我们便来到了杜甫故里景区,只见这车水马龙、人山人海,爸爸去购票了,购完票我们便尽到了杜甫故里的院子里,先映入眼帘的是杜甫的大雕像,雕像前是一本厚厚的大书,书是由玉石做成的,上面雕刻着拜诗圣文。再往前走来到一个大牌坊上面写着‘才子门’三个红色大字。
过了才子门,走过小桥就到了诗歌展区,右边的走廊墙上写满了远近中外人士纪念杜甫的诗文,在往前是个大殿门前牌子上写着推己及人,其他大殿写的都是杜甫的成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兵车行;等多是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杜甫小时候出生的地方位于笔架山的一个窑洞,以及杜甫小时的成长经历,介绍他七岁就写了凤凰为题的诗,九岁就练习写了一口袋的字,还介绍了杜甫的诗歌在全球中外各国的影响和卓越地位。
不知不觉天色不早了,我们就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杜甫小学作文 第十一篇
10月23日下午,我们官塘小学的16名小记者在3位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安定镇小田村的杜甫祠进行瞻仰学习。
杜甫祠建设得井井有条,有展厅,有杜甫塑像,有杜甫墓,有铁瓶诗社,还有绿草青青的大操场。我们按照导游说的顺序,首先瞻仰学习了杜甫祠的几个大展览厅。第一个展厅所介绍的是杜甫的历史及杜甫祠重修的历史背景。第二个大厅所展示的是杜甫生前事迹介绍。在这里,我知道了许多有关杜甫生前的不朽事迹。他出生于公元112年,殁于公元170年,7岁时就写了第一首诗,170年离开潭州北归长安,竟以寓卒,旅膑岳阳┅┅他擅长诗词歌赋,更怀有一颗爱国之心,不满当时的黑暗统治,忧国忧民。
在参观杜甫祠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许多见闻。在院子的中央,有棵罗汉松,树龄高达500年。在那客厅里,我们发现一块满是古文的墙壁。在展厅的正中厅里,有一尊杜甫爷爷正端坐在那里,手中拿着一本书,正在微笑着,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
参观完后,杜甫那爱国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他的文采让我深感佩服。我默默地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也象诗圣杜甫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为国增光。
杜甫小学作文 第十二篇
他,一生颠沛流离;他,空怀满腔热血;他说是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诗史,杜甫。杜甫是诗主,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但最后贫病而卒。
他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报负,他有着“骁腾有如此,万里皆横行”的志向,他也有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心愿。但虽杜甫风华正茂,满腔报负,但命运弄人,李杜甫为了权倾朝野竟说无人中举。之后他陷入贼手,但却成就了他不配的作品,《三吏》《三别》广为传诵弃官归乡后,他四处飘泊,但也始终忧国忧民。在当他流寓中夔州时,他的生命渐渐走向尽头,但他竟创造出许多不配佳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他这时他过去的反思更为千古绝唱。
杜甫在大呼“安得广厦千万间”之后静静离开。他一生多舛,仕途失意不能阻止其抒发自己的感情。越是生活困苦,他的忧国忧民与悲哀就越强烈。之所以越困苦,他越有不朽的佳作。
杜甫小学作文 第十三篇
你的爱国情怀虽不像辛弃疾那样豪迈,却是最真诚的坦露。“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你眼前的春日是那么凄凉,面对这样破败的长安,你却无能为力,或许你也曾想象过当一个将军征战沙场,在“安史之乱”时率领士兵收复失地。
你的感慨虽不像李白那样豪放不羁,却也如春日艳阳般洒脱。“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收复河南河北的喜讯令你久久不能平静。你开怀畅饮,像孩子一样泪湿衣襟,而在你心中,最牵挂的还是家乡。你一定想看看家乡的模样吧,可身处乱世,怎样才能无忧无虑呢?这真是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
你笔下的景色虽不像李清照的词句那样秀丽,却打动了无数人的内心。“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初春美好的景色不过是为你的情感所照映,它们照映着战乱平息后你快乐的心情。你可能也想过随着偶像李白游山玩水,可你心怀天下,选择用诗歌记录那个时代最直露的现实与悲剧,所以始终无法像“诗仙”那样逍遥自在。
诗圣啊诗圣,再美的景色,也挡不住你忧国的心;再安定的生活,也挡不住你忧民的情。你确实是圣人,你不谈风花与雪月,只哀叹民生之多艰。
杜甫小学作文 第十四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和爸爸妈妈,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成都杜甫草堂。
在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边,千万片柳叶挤满了纤细的柳枝,柳枝千条万条,垂落到小河里,轻梻绿波。你看那柳,枝条柔媚,颜色清翠,在春风的吹拂中微微摆动,那羞涩,飘逸的情态仿佛是一窈窕少女。柳枝上有两只黄鹂鸟,金黄色的羽毛在阳光地照射下闪闪发亮,他们时而在枝头欢快的唱歌,那歌声真动听;时而交头接耳,仿佛两个好朋友在说悄悄话;时而飞到草坪上,一边悠闲地散步,一边欣赏着美丽的景色。突然,一行行白鹭扑打着翅膀,扑棱棱地飞过天空,穿梭在白云之间,直上青天。
远远望去,高大的西岭上连绵起伏,高高的山顶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雪,积雪在太阳的照耀下寒光闪烁,更显苍山肃穆。近看门前,小路的尽头是一条江,江水清澈碧绿,波光粼粼,江岸两边停泊着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船,那正是从远方而来的东吴商船。不久,他们就会南下回到他们的家乡。
杜甫草堂的美景,真让人念念不忘。
杜甫小学作文 第十五篇
20xx年4月8日下午,我们子美小学五年级的全体师生和家长代表一起游玩了杜甫故里,共同来探知历史。
我们班共有八个组,我们组是秋菊傲骨组,邀请的家长代表是白皓天的爸爸。我们一起坐校车去杜甫故里。在去的路上,我们车上一直是欢声笑语,有歌声陪伴,有古诗朗诵,我们一个个高兴地像欢快的小鸟。
到了杜甫故里,之前我们已经来参加了在这举行的第二届祭拜杜甫典礼。大门口有一个文人的雕像,雕像栩栩如生,诗圣杜甫一手拿书,神态严肃,精神饱满,他就是伟大的诗圣—杜甫。杜甫一生创作了两千多首诗,被后人保存下的只有一千多首,一生创作这么多首诗,怎能不让人赞叹,称他为诗圣呢?
我们先看了杜甫出生时的洞穴,里面十分简陋,我们站在外面热的满头大汗,一进到洞里,顿时感到十分凉爽,听了讲解员的讲解,我们知道了这种洞穴冬暖夏凉,这也是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我们还看了《兵马行》的幻灯片,灯光设备十分充足,杜甫这首诗写了古代官府对劳动人民的残忍和恶劣,体现了杜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古代官府的憎恨,也体现了杜甫的爱国主义精神。诗句中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我记忆十分的深刻。
我们还观看了其它地方,这次我们看的都很投入,同学们表现的特别好,讲文明,纪律好,不打闹。
这真是一个愉快的下午呀,这次游玩让我们知道了古代文化,还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诗圣—杜甫。
杜甫小学作文 第十六篇
这一周没有作业,而且连放四天假。今天是五一,我、爸爸、妈妈和奶奶去参观诗圣杜甫羌村故居,想想就兴奋。
一路上,百花争艳、竞相开放,小草大树都穿上了绿装 。工人叔叔日夜不停的维修道路,我默默点赞他们“劳动最光荣”。
经过二十分钟的车程,我们来到羌村,(羌村位于今陕西省富县城北十五 公里的309国道北侧、这里青山环绕,碧水中流,风景优美,村里有三珠古愧,村东有天宁寺遗址。)沿着公路一直往进走,听村民们说杜甫故居在村中间 。我们沿着巷道一直往村中间走,首先映入眼睑是一颗梨树,距离梨树几米远有两间破窑洞,真的是破旧不堪,这就是杜甫的故居,我有些不相信,但是这确实是杜甫的故居真没想到。爸爸开始给我讲杜甫的历史了(杜甫公园712到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人,长安收复后,诗人随家离开羌村返回长安,居史料记载,诗人一家在羌村住了一年零4个月,其家居羌村期间的诗作大概有十多首。羌村当年以羌人居多的小山村,从此和一代诗圣杜甫紧紧地连在一起。)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这个周末,我收获很多,参观了杜甫故居,对诗人杜甫有了更深的了解,我玩的真是高兴啊!
杜甫小学作文 第十七篇
我国的四川成都有一座幽雅的杜甫草堂,那是大诗人杜甫生活过的地方。今年暑假,妈妈带我参观过。
走进草堂大门,满眼葱葱茏茏。高耸的翠竹,挺拔的大树,密密层层的枝叶把草堂封得严严实实。小路边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给幽静之处带来一份舒适的清雅。时不时有几只美丽的蝴蝶停留在鲜花上,又给这幅优雅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灵动。
沿着鹅卵石小路往前走,是杜甫居住过的茅草屋。简陋的桌椅板凳,粗糙的锅碗瓢勺,诉说着他当年生活的穷苦艰辛。
茅草屋旁是水光潋滟的池塘,田田莲叶间,鱼儿们一会儿东,一会儿西,一会儿南,一会儿北地嬉戏,引来了许多游人驻足观望。
不远处是陈列室,史料告诉我: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做过工部员外郎,人们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称杜甫草堂为少陵草堂、工部草堂。杜甫在这里住了3年9个月,写下了240首诗,其中有我会背的“好雨知时节”、“两个黄鹂鸣翠柳”等。从杜甫的两句诗里,我还知道了他成为大诗人的秘密,那就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也要像杜甫一样,读很多很多的书,学很多很多的知识,做一个有很大很大本领的人。
杜甫小学作文 第十八篇
草屋内。
书桌旁,正埋头看书论经的杜甫,缓缓抬过头,窗外风力大作,风穿过茅草与茅草间的缝隙,把桌上的纸张吹伏在桌面打旋,北边床边的婴儿已啼哭不止,黑漆漆的被子破洞有许多,把婴儿的脚趾裸露了出来。
“哎。”杜甫转身相南,走向自己苦命的孩子。
“快,快!”透过窗外一群衣衫不整的孩子正一人抱着一大堆茅草向竹林跑去,此时的杜甫望望头顶的空洞,疾速向竹林跑去。一片片竹叶自眼前扫过,究竟是追不上了,杜甫半倚在竹树旁,眉头微皱,风吹得竹叶沙沙作响。
前方隐隐现出一个人影,是妻子回来了,手提一竹篮,竹篮盖着一块灰色的布,脸面无色的走来,那是一家三口的饭菜,自打工的饭馆带来。
“哎,算了,那些孩子太可怜,随他们去吧。”杜甫悲叹,挽起妻子向茅屋走去。
秋天,一切是那么落寞,窗外渐黑的天,没有停止的风,把小茅屋显得那么渺小,那么摇摇欲坠。
杜甫小学作文 第十九篇
唐代诗人杜甫中年时期在成都一间草堂内定居,生活虽然很清苦,但十分悠闲宁静。
初春的一天,大诗人杜甫叹道:“现在正是植物萌发的季节,要是能下一场春雨就好了!”老天像是听懂他说的话似的,过了几天。雨就飘飘撒撒的下了下来。“哗啦啦……”的声音传入大诗人杜甫的耳中。杜甫朝窗外一看,目光随着雨和风落在小花、小草的身上,由于春雨的无私奉献,路边那刚开放不久、娇嫩的鲜花有点沾湿,显得沉重;不光是五颜六色的鲜花,还有那小草、树木,也都被装点的生机勃勃。而在乡间小路上,乌云黑的像碳,湖泊上偶尔经过一艘灯火璀璨的明船。
诗人不由得联想到:“外面的花怎么美丽,想必明天锦官城里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了吧!嗯,明天锦官城里凡是种满花草的地方一定都是一片万紫千红了吧!”第二天一早,诗人早早的起了床,进了城。真的,锦官城里凡是有花的地方全是一片万紫千红!锦官城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看到这里,诗人不由得诗兴大发,吟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也就是现在的《春夜喜雨》!
杜甫小学作文 第二十篇
八月的秋风,狂风怒号,天空飘舞着的都是茅草。茅草飞过了浣花溪,落到了对面的岸上。飞得高的挂在了树梢上,飞得较低的则落在水塘里。这时,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坐在这草堂中,静静地看着这一切。
“茅屋为秋风所破!”他长长的叹一声。
他是杜甫,自从战乱以来,他无时无刻地想要报负国家,关心着百姓的疾苦。但是,他的年纪太大了。
南村的群童居然忍心这样当盗贼,毫无顾忌地抱起茅屋的茅草扬长而去。杜甫毕竟年老体弱,喊得唇焦舌燥也没用,他只好回到自己的茅屋,继续长吁短叹。
过了一会儿,风停了,天变得墨黑,诗圣不由得哀叹:长夜沾湿何由彻,夜晚下着小雨,床头大部分都是湿的,布被又冷又硬,像铁板一样,怎可能睡得着!
杜甫睡不着了,但些时此刻的他仍没有忘记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要是能够有千万间安稳如山的房子可以包庇天下的贫寒学子,那多好啊!唉!什么时候能出现千万间安稳如山的房子,即使只有我的茅屋被吹破,我也甘心啊!杜甫想。
杜甫的脸色也释然了,回到了自己小小的草堂,继续忍受着雨的折磨。
杜甫小学作文 第二十一篇
“浑欲不胜簪”簪的是你的缕缕忧愁;“茅飞渡江洒”洒的是你的丝丝无奈。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认识你。杜甫,你好!
在历史的长河中,忧国忧民是你永不变的情怀,可我怎么也没想到,你的心胸竟如那天空一样宽广。困苦、凄凉的境况,本该令人们同情悲悯;而你却没有沉沦于个人的悲惨,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愿“得广厦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此时,我看到的不是一个穷困潦倒的诗人,而是一个关心民生的“圣人”。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你在感叹长安沦陷,虽然山河依旧,但满目凄然。你虽悲痛万分,但却着眼大局。此时,我看到的是一个忧国思家的普通百姓。
无论何时,你都如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丑与恶,苦与悲,一切都那么真实。
人人都说你是千年一遇的大文豪,是高高在上的“诗圣”。可在我心中,你是一个关心民生的“圣人”,是一个忧国思家的普通百姓。杜甫,你是我心中永远的明镜!
杜甫小学作文 第二十二篇
历史上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也有许多默默无闻的人物,他们对那个时代、那段历史有许多深远的影响。无数的传奇人物中,我最崇敬的是诗圣——杜甫。
杜甫,字子美,现湖北襄阳人,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历经祸乱。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逃到成都,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草屋,即杜甫草堂,总算有了一个栖息之所,但是,天有不测之风云。正当他稍稍舒心一点时,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草堂,但此时,他想到的不只是自己,而是天下的.穷苦老百姓。于是乎,他写下了千古名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达了爱及天下的博大胸襟,成为名句,为人们称颂。
杜甫不仅能体察和同情人民的疾苦,而且还能让人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勇气。
诗人在《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告诉我们:只有不畏艰险地去攀登,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境界。这让我们明白了很多很多。
杜甫,这位名人,我敬佩的人物,您诗中的精华是我永远也学不完的,永远永远……
杜甫小学作文 第二十三篇
相传,唐代大诗人杜甫弃官以后来到四川,在成都郊外盖了一间草堂。
一天,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也来到成都,特地去草堂拜访杜甫。
杜甫与岑参意外相逢,很是高兴,当下取出酒来吩咐家人设宴招待。可是,杜甫的妻子翻遍了所有的柜子,仅仅找出了两个鸡蛋、一棵葱。
杜甫的妻子很为难。不料,杜甫却不以为然地说:“没关系,家中有啥吃啥,咱们拿出所有的食物,以诚相待就是了。”
不一会儿,杜甫家待客的第一道菜便端上来了。原来,这道菜是两个蛋黄做成的,而蛋黄之间又极巧妙地放了一根葱叶。杜甫十分热情地举起筷子,轻声吟道:“两个黄鹂鸣翠柳……”
久别重逢,岑参见杜甫仍把自己当好朋友,立刻与杜甫举杯畅饮,备觉亲切。
紧接着,第二道菜也端上来了。这道菜是用两个蛋清做成的,乍一看,让人觉得有点寒酸。但随着杜甫那“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吟出,这道菜便别有一番情趣了。
第三道菜是杜妻用一大截葱白做的,看起来并不怎样,可它在大诗人眼里却同样也有了生机。
“窗合西岭千秋雪……”
“妙啊!妙!”岑参一边品酒,一边赞不绝口。
这时候,杜甫家待客的最后一道菜端上来了。岑参见状,惊喜不已,几乎与大诗人同时吟出第四句诗:
“门泊东吴万里船。”
原来,这第四道菜是一大碗冒着热气的清水汤,而汤水上面居然漂荡着像船儿一样的两个鸡蛋壳。
诗成酒毕,两人同时开怀大笑。从此,两个鸡蛋一棵葱一首诗,把两位大诗人的心牵得更近了。
杜甫小学作文 第二十四篇
今天没什么事,就上街走走吧!我思索着。
来到大街上,人来人往,突然,我撞见了一个身穿古装的人。“小孩,你知道这是哪儿吗?”他低下头,询问道。我一一地作了回答,不过我问道:“你是谁?”他答道:“杜甫,字子美。”我差点跳了起来,怎么可能!怎么是大诗人杜甫!见我不说话,他又说:“我见地上有条裂缝,就过去看了看,哪知一不小心就掉了下来,就到了这里。有诗为证‘不知地缝何处来,杜甫不慎掉下来。无人知晓通何处,原是天宫让人来。’”
这时传来“咕噜、咕噜”声,“今日还不曾用餐,故肚中饥饿难耐”杜甫摸了摸肚子尴尬的说道。我把他拉进一家饭店,点了几个菜,要了一瓶酒,一边吃一边谈论诗文。杜甫提到,他最崇拜的诗人是他的朋友李白,我点头会意,的确,李白诗文造诣极高,每个文字都出神入化,让人读着读着便身临其境。杜甫又问道:“现今是何朝代?”我便向他讲述现代史,他听着听着,时而情绪低落,为中华民族遭受的灾难而哀叹;时而情绪高昂,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骄傲。
我们就这样聊着,突然,一阵头晕目眩,杜甫消失了,我也清醒了,原来这是一场梦!虽然是梦,但杜甫的气度跟才华,让我深深的折服。
- 上一篇:家乡蜜桔写篇作文(优秀16篇)
- 下一篇:湘子桥特点作文(优秀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