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恕之道作文(优秀24篇)

论语恕之道作文 第一篇

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请想一想: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这样两千多年还被后人这样敬仰和传诵?孔子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汉初,大儒叔孙通向刘邦说“夫儒者,难于变革,可与守成”。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为两千多年来各朝代长治久安的“守成”之学。建国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的力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的永恒精神。

人生,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

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有责任将这种精神弘扬光大,昭示世人!

论语恕之道作文 第二篇

不错,“理解”是感情的纽带,心灵的桥梁,沟通你和我,沟通千万家。然而,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历程:你有你的艰辛,我有我的坎坷;你有你的兴趣,我有我的风格;你有你的志向,我有我的理想。两个思想志趣格格不入的人,能够相互理解固然好,但不能理解又何必强求!

生活中,不能理解的例子比比皆是。年青人嫌老年人保守有余,老年人嫌年青人开放过分;嗜读书者不理解爵士演唱会疯狂的旋律 ,喜娱乐者不明白阅览室里灯光的温馨。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各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不理解本在情理之中。那么鸿沟一定会随之出现吗?不见得!只要不妨碍别人,彼此又能宽容一些,即使少了一分理解,你我依然可以微笑着擦肩而过,走着各自道路。

生活上的不理解可以用宽容化解,但事业上的不理解则会给人带来心灵上的痛苦。面对世上的嘲笑讥讽,不同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这正是勇士和懦夫的区别。

布鲁诺宣传真理,被烧死在十字架上;商鞅变法落得个“五马分尸”的结局;柏拉图倡导和平,却被贬为奴隶;雷锋,竟被某些人视为“傻子”…… 他们最初不被理解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前列;他们最终名垂千古,是因为他们敢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

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这是一句勇敢者的誓言。而懦弱者则不然,他们先是渴望理解,这本无可厚非,然后是乞求“理解”,实际上却是只乞求怜悯和同情。终归是优柔寡断,碌碌无为,不再有自己的价值。

人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何必刻意求得别人的理解——只要能留下自己的轨迹!

论语恕之道作文 第三篇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天天如也。”大意为,孔子说:“在家闲居的时候,仪态要舒展自如,神色要何乐喜悦。”

从字面上来讲,很简单,孔子教人闲居时要保持安享快乐。与曾国藩所说的慎独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修为的一部分。

做为圣人,孔子一肩挑尽古今愁,忧国忧民忧天下。用殚精竭虑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就是这样,孔子闲居时却仪态舒展,神色喜悦,过着无忧无虑的个人生活,完全不是想象的那样一副愁眉苦脸、严肃庄重的样子。心系天下,却抱着平淡豁达的态度,保持爽朗的胸襟,舒展自如的心情。只此博大精深之胸怀、气定神闲之气度,就是常人难望其项背的。

通过读此段文章,有两点体会:一是闲居要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活的简单一点;二是真诚地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简单生活加上爱心,是快乐生活的真谛。

现代人为了名利、财富、金钱而疲于奔命,有时候甚至置亲情、个人健康于不顾,最终丢失了亲情、透支了身体。生怕失去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却又逢人便感叹生活很累。所累者,不外乎累财累名累地位累名分,累一己之得失,其结果累掉了“燕居”的时间,哪来的“申申如也,天天如也”?应该多学学圣人,甩开名利,顺乎自然,保持舒展和乐的心态,平平淡淡、轻轻松松、快快乐乐过一生。

论语恕之道作文 第四篇

有位老师曾对我说过一句话:“能蒸发为气,变成云、雪,或化而为雾,又或凝结成一面晶莹明镜的冰,不论其变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是水”。是啊,其实我们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品质、道德、行为等等,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很多形态,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其本质是相同的。

春秋时期,孔子在《论语》中,从一些日常生活经验中阐述了一些道理: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失于人。”

在生活中,不管是大人、小孩还是老人,他们在交往中总会遇到摩擦。所以呢,为了保持之间的合睦关系,彼此之间应用恕来原谅他人。俗话说的好:将军头上能走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当我们看到人们之间都非常和睦时,心里也为之畅然。宽恕,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美德。当我们每个人都做到这一点时,就会如孔子所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我们整个社会就会是合谐的社会啦。

人本身就是一种感情丰富的高级动物,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做一些自己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我们对已应该三思而后行,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对别人应该宽恕。这样,我们的社会就离着理想的合谐社会不远啦。

论语恕之道作文 第五篇

我们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在健全文化的长河中,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论语》在0+传递着和谐、宽容、善良、孝顺、友谊和学习的声音到现在和未来。

在《论语》一书中,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人们没有信仰,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没有手推车和没有手推车的手推车怎么能成功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如果一个人不遵守诺言,他真的不知道如何做事。这就像一辆没有大车的大车和一辆没有大车的马车。这辆车怎么走?”《论语》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人类的基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是指忠诚和诚实,言行一致,内外一致;信守承诺是指说话、做事、谈论信用,同意别人的事情,并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承诺。信守诺言是诚实的表现。每个人都看过狼来了的故事。故事中的孩子欺骗了别人两次,失去了他们对他的信任,最终导致了被狼吃掉的悲剧。读完这个故事后,我们必须从中吸取教训,否则我们会犯一个大错误。我犯了一个错误,因为我没有从这个故事中吸取教训。

我记得我在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中午我吃了一顿好饭,一些同学来看我。我非常高兴,不假思索就同意了。过了一会儿,另一个同学来找我,说老师让我修改作业。我赶紧忘记了我想和我的同学玩什么,甚至没有和她说话。当我完成时,时间一个接一个地过去了。丁;午休的铃声响了。我看到了她愤怒的脸。我一定等了很久了。下课后,我像她一样道歉,但她不理我。我只是想:“如果你不注意它,你就不会和你一起玩。有必要这么生气吗?”直到毕业,她才开始重视我。我很后悔。如果当时我向她说清楚了,那就不会发生了。

论语恕之道作文 第六篇

《论语》这本书汇聚了春秋时期的大儒学家孔子云游四海、辅佐君王、教育弟子时曾经说过的话,读《论语》有感作文400字。聚集了孔子毕生的心血,处处展现了儒家“仁”的思想结晶。

此书总共有十三篇。自古以来都是用于教学和治理国家的。常言道:“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它的作用是如此之大呀!

读完此书后,我印象最深、感觉也是最有用的一句话是“三思而后行,行而再思也”。在如今的法治社会里,做任何事不仅要有实力,最关键是要有智慧的,在任何情况下,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再三思考,做到沉着冷静,不能鲁莽,这样才能做出一番事业,读后感《读《论语》有感作文400字》。同样,我们在学习中,每件事都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才能开动我们的脑筋、丰富我们的知识;在平时考试中,每一道题解答前一定要审清题目的意思,经过全面的思考后再下笔解答,力争做到做一题对一题,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功”,省去了做完考卷后再重新思考重新答题的时间。

可见,孔子的知识渊博,《论语》的博大精深,他所宣扬的儒家思想,至今仍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

论语恕之道作文 第七篇

读《论语》有感《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部分弟于言行的语言,孔子死后由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而成。这是一本十分值得让人去阅读,去品味的书。

四年级起,我便开始阅读这本书,这里面记载了孔子关于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的道德修养各个方面的言论。

每当一有时间,我会棒着它贪婪地看。里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么一句:子贡问曰“孔文子向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孔子的谥号是“文”呢?”孔子说:“他聪敏好学,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导,所以谥足是“文”。”

读了这句话,让人有所深思。是的,我们在学习上能不耻下问,虚心请教别人,就一定会有所提高。可是有的同学认为问别人会显出自己的笨、不聪明、这是不对的。你想想,连孔子这样的大人物也请教过别人我们就不能吗?孔子认为,什么人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所以他遇不懂的问题总是虚心向别人请教。所以,我们小学生就更要虚心地向别人请教了。不懂就问,不要感到羞耻,不会就不会,正所谓知只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是知道,不知道是不知道,不要不懂装懂,要虚心地去向别人请教。

《论语》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让我从中得到的乐趣不计其数。大家需多读这样的书。因为,它值得你用心去阅读。

论语恕之道作文 第八篇

最近,我喜欢上了《论语》这本书,看这本这书,讲得头头是道,渐渐的,我对书中的几句话产生了兴趣。我以前经常打人,这似乎成了我的习惯,每次,我都不顾事情后果,十分冲动,常为小事生气。“冲动是魔鬼”这句话我一点没放在心上。今天,因为别人说了一些令我不愉快的花,逼得我大打出手,正要一拳打下去时,我心里浮现这句话: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这也是《论语》中的,是卫灵公些的,意思是有错不改,这是真错,我放下拳头,又想:我一定要忍住,不是说忍者无敌吗?我将愤怒转为沉默,走了。可等我走了后,他却在背后臭骂我。我忍住,没有理会。这次半期考,我的数学考得特别烂,数学竟获76分,我垂头丧气,悲观让我丧失意志,不知如何面对辛苦劳动的父母。我像只无头苍蝇,到处乱飞,焦急又无奈,心中被挫折的黑暗笼罩。

突然我的心中透出一丝光芒,照亮黑暗的角落,“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子罕写的,记载在《论语》中,意思是一xxx队,可以被夺主帅;一个百姓,不能丧失志向。当时想到这句话,心中光芒万丈,想着一定要好好复习,争取下次考好。于是,许多《论语》中的语句成了我的警示语。《论语》中博大精深的大道理,时时充满我的心,让我茁壮成长。

论语恕之道作文 第九篇

从上一学期开始,我们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读《论语》。

首先,从内容上,《论语》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第一篇中的“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把孝道具体化了。讲了如何孝敬自己的父亲。孝道往往体现在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上,例如:给父母端上一杯热腾腾的茶水,帮父母洗脚,替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甚至是扶素不相识的老奶奶过马路等等。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深刻地体现了孔子所讲的“孝”。

《论语》不仅教会我如何做人做事,还教会我许多的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对于这段话有很多不同的解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字面含义一般人认为是“学到的东西有机会付诸于实践,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但也有人认为,上面这段话应该理解为“自己的学说被社会采用了,自己肯定会很高兴。退一步说,即使没有被社会采用,但是很多朋友都来赞扬我的学说,我也是很高兴的呀。再退一步说,即使社会和朋友都不赞同我的观点,我也不怨恨,自己也可称得上君子。”从这一段话具有的不同解释这件事上,我明白了读书不仅要细细地研读,分析问题还应该从多个方面去考虑,不能只盯着一个角度。

《论语》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我会细细研读,从中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并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人。

论语恕之道作文 第十篇

因为有真情,大地更温馨;因为有鼓励,我更自信;因为有引导,我更强大;因为有祝福,我更进步;因为有帮助,我更阳光。人间处处有真情,有美德。而我要说的是:因为有宽恕,我更快乐。

宽恕与真情,就像是门与路的关系,宽恕是路,真情是门。只有迈开仁爱的步伐,背上宽恕的背包,真情的门才会向你敞开。“宽恕”多么好听的名词,宽恕的力量是强大的,有了宽恕,你会放下一切仇恨,用一颗赤诚的心去面对一切。有句话说得很好:心有多宽,你的路就有多宽。宽恕是可贵的,而真情比宽恕更可贵。有些时候,你对他人的宽恕不成功,那么,请你别气馁,因为你距离成功就更进了一步,你在他人心中播下了一颗真情的种子,人心是肉长的,他不会因为你的数次宽恕而对你无视;也有些时候,感情会成为你探索真相的障碍,但宽恕不会。

因为有了宽恕,我会更快乐,大家也会更快乐。因为我们都没有褪去善良的本色——宽恕。因为我们都具有美德,美德是心与心的对话,最亲密无间的方式。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需要宽恕。

宽恕可以化仇恨为友谊,可以化报复为帮助,可以化鲜血为眼泪。也正是因为有了宽恕这金子般的可贵美德,才使散乱的人心团结起来。

学会宽恕吧,无论你之前和谁有过血海深仇,但也比不过血浓于水的真情。因为有了宽恕,我会更快乐,人与人之间会更友善,亲人间会更温暖,真情会迸发出最震撼人心的善良本色——宽恕。

论语恕之道作文 第十一篇

老师带着我们学《论语》我记下了并这样做的。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约好出去看电影,这时家里刚好有客人来,要一起出去吃饭。本来我已经穿好衣服准备出去的时候,脑海中忽然想到了和同学的约定,于是我坚持留下来,和同学一起出去,尽管家人再三劝说,但是我还是没有失约,我对妈妈爸爸说:“我们学过的一句论语: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我不能失约啊,虽然我没又吃上香喷喷的饭菜,我收获了友情,我看书还知道一个道理: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大人也赞同了我的做法。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次我和妈妈出去逛街,遇到了一坐轮椅的老奶奶。过马路看着十分的吃力,我们毫不犹豫的推着奶奶安全的过了马路。“谢谢谢谢,还是好人多啊!”奶奶不住嘴的表扬我的妈妈。我说:"奶奶,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不用客气。因为我太姥姥也是坐轮椅出门,我好希望她在外面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能遇到好心人的帮助”。尽管耽误一些我们逛街的时间,但是,我和妈妈很是开心。

学校里,老师教过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有的时候看起来很容易做到,但是,真的一直坚持下来很难,不过,《论语》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会一直伴随着我们,让我们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论语恕之道作文 第十二篇

《论语》是一本妇孺皆知的书,它是儒家经典之一。《论语》言简意深,富有哲理,每当我打开《论语》,我心中有莫名的感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孔子的话,这句话告诉我对待志同道合的朋友,应该是很快乐的。大家应该知道高山流水的故事。他们二人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都很快乐,最后还留下了一段美史。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是学习方法的问题,对于学过的知识,要不断的复习,从中寻找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就要思考,只学不动脑永远只会停留在表面,不能真正通汇贯通,只空想,不学习,不努力是不可能的。这是我们记住天上没有白掉馅饼的事。这就拿我自身来说,数学老师教我做一道应用题,他说一步,我做一步,碰到类似问题该不会还是不会,有些题知道做题方法,却不动手实践,还是做错,相信你也有这种情况,那是就要想着这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地凋也。”这句话说明,只有经历磨难,才能显示真本事。一块金子,只有在烈火中千锤百炼才能成为精美的装饰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令我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我曾有一个好朋友,我们一起去买东西。店主向我们介绍一种产品,我不是很喜欢我看店主给我们介绍了这么长时间,不好意思不买,我就让她去买,当时我能清楚地记住她满脸的委屈,后来,我后悔极了,每次见了她,我都绕着走。所以自己不喜欢的,千万不要施加给别人。

读《论语》,学做人,走天下,畅天下。

论语恕之道作文 第十三篇

5岁时,妈妈就教我学经典。那时侯,每天晚上我都会听着经典入睡。渐渐地,我不仅能熟读经典,并且喜欢上了经典。我曾经读过的经典的有:《三字经》、《弟子规》、《论语》……

我学经典的过程是快乐的。《论语》是我最喜欢读的经典,每次读《论语》时,我都会一边读,一边悟,从中领悟每一句的道理。有时候,妈妈还会提出问题让我解答,如有答不上来的,我就会反复的读,直到理解为止。

我还把从《论语》中学到的知识,用到了学习和生活中。比如学习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后,我看到,我们班的班长学习非常好,而且身上的优点也多,上课坐的端正,积极发言,爱动脑

这些优点,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而有的同学上课爱做小动作,不听讲,不思考……这些毛病,我都要查看自己身上有没有,如果有,我就会好好的反省自己,并改正。子曰:“过则勿惮改”。

经典告诉我们的都是最简单的道理,经典能让我们过上心灵所需要的快乐生活。

我喜欢读经典,我不仅要把《论语》读完、读懂,还要读更多的经典来提高自己,将来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论语恕之道作文 第十四篇

“能与经典对话,这是你一生的圣缘;若你把神采丢了,这会是你一生最长的错过。”最近的语文课,我们系统学习了《论语》精选。为了鼓励我们扎扎实实学经典,也惟恐我们年少懈怠,轻浅浮躁,唐某人在白板上煞费苦心地写了几句劝学的话,我也真是颇有感慨啊。

其实,我早已接触并背诵过《论语》全文,但那时的确年龄太小,完全不能理解,只能囫囵吞枣地背。

问老师和父母这样背有什么用,他们都是一句话,等你长大了就理解了。我一直对这个答案不屑一顾,直到现在又重新读过,才明白其中的微言大义,也才理解了父母的一片苦心。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这是来自百度百科的解释。简单来说,《论语》是孔子主要思想精华的合集。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及其《论语》的“至圣”地位实在不需要我这个小小少年啰嗦什么。单说民间戏曲传唱,最著名的典故莫过于北宋的开国功臣,名相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了。孔子在世博学,去世后被尊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可见其思想和学说对后世影响何等深远。

可如今,因为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有太多人对孔子、对《论语》、对传统美德早已失去雅兴了。我身边有的同学不无夸张地说,都9012年了(这个年代数字只是应景,只是为了夸张现在的时代大大不同了),还学《论语》有什么用?

我想说,这是有用的,因为不论哪一个时代,礼义廉耻都是不可或缺的,温良恭俭让都是不过时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多么简单的道理,却是太多人难以做到的。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讲信用应是最基础的人际交往准则,而不讲信用的人多了,这就为我们的社会敲响了警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孔子不排斥做官和赚钱,但取之有道是准则。若果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圣人宁可固守志趣也不妄为,这是名利至上的拜金社会多么需要提倡的“圣缘”啊。

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也。为了践行五常之道,或者以当下的时髦说法是构建和谐社会,孔子奔波,甘为木铎;范仲淹则登岳阳楼,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面对巨大的劝降诱惑,他节义慷慨,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这些行“道”先哲构成了中华文化泱泱大气的脊梁风骨。

还有人质问,学这么多《论语》,高考又不考,有什么用啊?“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大丈夫不是为了炫耀而学习,而是为了明白事理,济世救民。顾炎武先生的回答多么经典。

即便不是为了“高大上”的理由而学习,那也该为自己修身养性而尽力。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告诉我们复习求思是重要的。

“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这告诉我们学习要追求“正义”,不钻牛角尖,当然,求异创新另当别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告诉我们在学习中要不断思考,在思考中要不断学习,如此,学习效率才能提高,人才不会成为书呆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告诉我们对待学问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切不可不懂装懂。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告诉我们特别是那些喜欢看成功鸡汤文的人,要看清楚别人成功背后的努力。

如此《论语》,如此孔子,如此智慧,如何过时?如何腐朽?如何无用?

文史悠悠,先贤已矣;阅读经典,幸得“圣缘”。作为新青年,我们首先应深入学习经典,而不是轻狂自居,鄙薄先贤。学下去,继承下去,“为往圣继绝学”,这是我们的责任。

论语恕之道作文 第十五篇

俗话说得好:“半部《论语》治天下。”那么我“治理”自己这个人只要四分之一就够了。

——题记

小时候,父亲便要我学《论语》,而从这一学上,我这一生也许就离不开它了。

一到休息父亲就教我一句一句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便也跟着说:“三人行,必有……”

长大一些了,我也对论语的理解更深了。从“事父母,必竭其国;事君,能致其身中”了解了做为一个人要有责任心,必须发行自己的责任;从“巧言令色,鲜矣仁”中明白了做人要诚实,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中知道了做事要抓紧时间,人生是有限的,利用人生是无限的。

上了初中后,《论语》中更重要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显现了出来。

初一时,只是知道学,不知道思,就吃了大大的一亏。

一次较大的考试中,名列前茅,我便很洋洋自得,自以为是。后来下一次考试时,我便被“打”了下去。然而,不仅是这一次,以后也是连连失败。

从此,我便臭名远洋。

但是,我从《论语》中找到了失败的原因,用学习的方法思考后,明白了不能顾前不顾后。一段时间就要思考,总结,计划。

在接二连三的倒霉与失败过后,我又见到了“彩虹”。在又一次的其中考试时,我又拿了年级前50名的成绩。

最后,我想让《论语》帮我取得最后一步的成功。我自己回顾一下,从小学一路走到初中,路上的坎坷辛酸,失败与失望都是《论语》中的精华帮我抹平,将崎岖的小路变成宽阔的大道。

论语恕之道作文 第十六篇

送儿子到桂林上学,在火车上,我除了看风景,就是读书。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读完了《于丹论语心得》。

这本书,内容正如书名,是于丹读了论语的心得。于丹主要从《论语》中关于孔子的为人、修身、养性的一些观点来阐释今天我们应该怎样为人处世,怎样做人,怎样处理好各种关系。这些观点,是《论语》中很少的一部分。《论语》的内容博大精深,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一斑。于丹抽取《论语》中关于人生的一些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再结合现实进行阐释,说出她自己的体会,就成了这本书。其实,这本书是以演绎的方法来谈《论语》的,找一些故事或者事例来阐释一个观点,然后演绎出现代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人的道理。于丹的这个心得,去年国庆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之后,深受欢迎。于丹也因此一朝成名,红遍大江南北。更有甚者,说日本首相给他的每个下属送了一本《于丹论语心得》,要部属好好学习研究。

如果用于丹自己的概括,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

一言以蔽之,这本书于丹从孔子的人生观、价值观演绎出我们现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讲了它对于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得心灵的快乐,适应日常的秩序,找到人生的坐标的启迪。如果再具体一点,这本书讲了孔子描述的人生境界:强调内心的修养,强调心灵的从容和缓,以致于达到心灵的宁静,从而提出我们现代人的人生也应该具备这样一种崇高的境界。

至于《论语》中其他大部分内容以及观点,于丹绕开了它。

论语恕之道作文 第十七篇

《论语》是一标记录孔子跟他的兄子言言的语录,是儒野xxx的经典之息中邦现代的读书己皆将此书奉为经典,《论语》中的很多话也成替格言传播于世。

我的妈妈以为传统文明的陶冶对我的成长十分主要,为此,妈妈在我上一年级的时候,顺便为我购了一本合适小友敌阅读的《论语》。这利书图文并茂,共时还有拼音和译文。讫始我只是对其中的小故事和拔绘感兴致。妈妈睹我对这原书很感兴趣,就请求我将其中的条纲腹下去。匆匆地,我在违诵它们的同时,也让我懂得了其中的最沉要的情理,就是尊敬师长。从子贡的语言中咱们晓得子贡是如许尊敬他的老师。而在古代生涯中,良多同窗不知怎么去尊敬老师,甚至还会顶嘴老师,基本不把老师抬在眼里。在学校,老师实在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学育我们断定对与错,是与非。但有时我们却由于被老师批驳而责备老师,不去找本身起因。我盼望同学们都应当尊重师长观后感,做为一名学生,连基础的尊师都做不到,那学习又有什么用呢?

《论语》就像老师,时刻提示我应当作到哪些。应读到"事父母,能竭其力",意思是:侍奉父母,能努力而为。就会提醒我辅助父母干些力不从心的家务。该读到"取友人接,言而有信。"意念是:和敌人来往,谈话要老实道信誉。想伏,在学校面,我许可给冤家什么货色老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迁延时光,最后罗唆说我没说过算了,对这个弊病,它也提醒我要矫正。

古我说,半部《论语》乱地下,这话虽有些夸大可我通功浏览《论语》后学到了许多尔从未交触过的常识。翻开《论语》往读,像是穿梭多少千年的时间地道望到了年龄时代这个多才多艺,巨大的思维家、教导家——孔子。

论语恕之道作文 第十八篇

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是这部流传已久的《论语》。

它还备受古今中外的推崇,内涵广博精深,很值得一学,因此我很喜欢老师讲《论语》。

初学《论语》时,最令我感慨不已的因属“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他它使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浑身充满力量。像警钟一样时刻提醒着我,以他人之长补已之短,还要遇上品行低劣的人,不只是蔑视他,更应该扪心自问,看看自己是否也有这样的毛病,以便及时改正,遇到才能品德高尚的人,以他为榜样,虚心的向他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

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同样需要调节自己的心态,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

就像孔子说的那样“吾日三省吾身”学习是否认真、尽力了?是否对得起老师与父母的期望?对同学是否关心?总之,每天要想一想,这样可以使自己清醒,做到自觉努力,不断鞭策自己进步。老师还重点讲了《论语.学而》篇的“学而时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认为把学习看成生活的一部分,把它当成一种乐趣,学习也就非常容易了,若能善侍友人,与他们和睦相处,心情也就舒畅多了。

校园生活中,误解是同学之间经常出现的事,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善侍每一位同学,遇事要多为他人着想,用我的真心,尽最大努力去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有了这样的环境,我们才能安心学习。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有心的同学不妨去读读《论语》,相信你会比我收获得更多。他还会让我么我们的学习、品德进步。

论语恕之道作文 第十九篇

"叮钉咚!叮叮咚!”这些声音此起彼伏,交织在耳际,久久不肯离去,而声音的缔造者则是楼上刘阿姨的儿子淘气的壮壮。我心里一股怒火顿时冲上头脑,正准备上去提意见呢!这时我想起了妈妈教我做人要宽容。

邻居刘阿姨的壮壮是个调皮的小男孩,对各种体育活动更是情有独钟,那我们楼下的住户便烦恼了。壮壮一会儿在楼上打篮球,一会儿踢足球,一会儿跑步……为此,楼上咚咚的响声从不间断,对我们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急躁的我为了这件事一直耿耿于怀。这天,我刚刚拿出作业本,正准备做家庭作业,楼上那令人厌恶的响声又按时响了起来。我怒火中烧,十分生气,气势汹汹地拿上了家里的扩音器,带着报复的心理来的了壮壮家门前,打开了扩音器,大声喊道“王壮壮,你出来!我要让你体验体验噪音的破坏力!”我在心里暗笑:王壮壮,这次不敢出来面对我的制造噪音了吧!我的遐想被“嘭”的关门声打破了!一个五大三粗的胖子出来了,和我展开了激烈的对骂。或许由于声音太大,正在厨房做饭的妈妈被吵了过来。“枭悦,你在干什么呢?”妈妈瞪了我一眼,轻声说。“他天天制造噪音把打扰我,我正在教训他呢!”我委屈地答道,说着我一脚踢在王壮壮腿上。这时,妈妈严厉地喝住了我:“悦儿,我们和壮壮是邻居,应该是朋友,邻里之间有一些打扰是很正常的事,一个宽容的人怎能因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呢?”“可是”,我十分委屈,“他打扰我了做作业。”妈妈拉起壮壮的手说:“其实壮壮也挺乖的,经常为我们打扫楼道,为我们大家送牛奶,送报纸……"听了妈妈的话,我愣住了,因为这些事我经常看到,而我却视而不见。从那以后,我再也没骂过壮壮。

通过这件事,妈妈教会了我做人要宽容,不能只看别人的缺点,而一些闪光点却视而不见。我永远记得妈妈教会我的宽容,并将它发扬。

论语恕之道作文 第二十篇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贪图舒适,工作勤劳而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从而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学好了。我读了这段论语,懂得了我们做事不要太在意客观条件,而要看重自己的努力。接下来,我就来说说发生在我身上的两件小事。

记得有一次,我在写作业。那项作业本来是用铅笔做的,可是,我却用水笔写。爸爸看见了,就让我换成铅笔写。我一向喜欢水笔,因为水笔写起来感觉很润滑,不会像铅笔一样写起来咯吱咯吱的。所以,我的心情很不好,越写越轻,字也越写越丑。爸爸就在我身边看着,见我态度很不好,觉得很奇怪,就问:“你怎么了,字写得不是很好啊!”我就回答说:“因为我不喜欢铅笔这种咯吱咯吱的感觉,所以我字就写不好了。”爸爸听了,对我说:“好好(我的小名),《论语》里说过的,你用什么笔写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不想写好字。”听了爸爸这句话,我深受启发,于是拿起铅笔认真的写起来,那些字也变的好看起来。

《论语》不光对我学习上有过启发,就连运动上也会带给我启发。就拿跳绳来说吧,有一次,我看见班上跳绳最厉害的人,发现他用的跳绳是超轻版的,以为他跳的快是因为绳子好,于是就让爸爸也给我买了一根超轻跳绳。结果,发现自己也没多跳几个。我想到了《论语》里说过:要注重事情的本质,而不要太在意外界条件。于是我每天早上都练习跳绳,跳的越来越快了。

通过这两件事,让我知道了,凡事必须关注结果,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达到,而不要太在意那些不重要的事情,因为你改变不了你的环境,但是你能够改变你自己。《论语》真是我们的好老师啊!

论语恕之道作文 第二十一篇

今年寒假,老师布置功课,要求背诵《论语》里的两篇文章。《论语》里的话上下没有关联,又不像我们现在讲的话,意思我又不太明白,所以很难背。当在《里仁》一篇中背到“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时。突然眼前一亮,这好像在哪里听过。仔细一辨认,我脑海里的印象渐渐清晰起来。

记得我小的时候,大概就是三四岁时,爸爸经常带我出去玩。有一天,爸爸带我到街上闲逛,他指着街道两边的广告字牌或商店名号,教我认字。正教到兴头上,他突然想到点什么,就叫我背诵。记得是“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他反复教,我反复背。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爸爸也没有解释。因为不解其意,背了很久也没有背下来。我的兴趣没有了,有心无心地跟着爸爸背,爸爸却不厌其烦地教。后来我居然把“无适也,无莫也”,背成了“结膜炎,结膜炎”,爸爸很生气,傻傻地看着我。见爸爸气得够呛,我在那里好开心。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和爸爸玩耍,还拿这句话逗乐呢。

今天又碰到这句话,好奇心驱使我不得不问爸爸,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既然爸爸在我小的时候就教我背诵这句话,必定有他的道理。爸爸放下手上的活计,把我抱在腿上。开导我说,要说这句话包含的道理可深啊!今天,我就我的理解给你讲一讲。要说这句话的功用,可以这么说,理解了它,能够按它说的道理去做,会受用一辈子的。

爸爸说,这里有几个关键字要注意一下,“适”就是“可以”;“莫”就是“不可以”;“义”是适宜的道理或举动。整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一切人和事,没有一定要怎样做,也没有一定不要怎样做,唯一行事取舍的标准就是要看它是否合于义”。也就是要依据“义”的标准,当取则取,当舍则舍;当进则进,当退则退。那么,“义”到底有些什么标准呢?“义”有大小。大义即是关乎国家、民族、集体的利益,如国家安全、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昌盛等等;小“义”即是个人的事,如个人进退荣辱、家庭孩子、田舍财富等等。在取舍上要优先考虑大“义”,当小义与大义发生冲突时,则要取大“义”。

爸爸接着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义”,也就是有自己在各个场合和时机下适宜做或不做的事。就像工人叔叔要做工,农民伯伯要种地,那里自然而然的事。那我们小学生的“义”是什么呢?就是要按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做到尊重老师、团结同学、好好学习,为将来适应社会的发展储备更多的知识。

爸爸说了很多,我似乎听懂了一些,但又好像什么也没有听懂。爸爸见我怔怔地看着他,似乎明白了什么。说你不懂不要紧,留给你以后自己去领悟。你现在不要知道的太多,只要记住一点就行了,就是一个人要圆融一点,对日常小事不要太计较,把时间和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爸爸说完这句话,我呆了一下,似乎想到点什么。接着“噗哧”地笑出声来。爸爸问我笑什么,我只笑不答,爸爸也没有追问,去忙自己的事去了。

我坐在凳子了,还没有从笑声中走出来,记得在我淘气时,爸爸气得脸色铁青,嘴巴不停地说“你是个麻大烦的家伙”、“我打起人来可不得了”。他这叫“小事不计较”吗?一想到爸爸生气时的样子,我心里就乐。看来道理好讲,落实起来还真难啊。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很感谢爸爸的,他给我讲的这些道理,或许在什么时候就能用上呢。

回过神来,看到茶几上放着的《论语》,我知道自己现在的“义”。我翻开书,逐句朗诵起来,但不知为什么,和先前的感觉大不一样了。

论语恕之道作文 第二十二篇

“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斑”可“窥”见《论语》之魅力,如日中之阳,光芒万丈;如夜之繁星,璀璨闪耀。

小学四年级时,在妈妈的陪伴下我通背了《论语》一书,那时仅仅是懵懵懂懂。升入初一,学校要求背诵《论语》,万分有幸,再次和她相识相知,与她有了最美的遇见。

行的高标>言的巨人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意思是:古时候,言语不轻易说出口,是怕自己的行动跟不上而感到羞耻。诚然,人们眼中的君子最重要的一点是“信”,说到做到,就是最基本的诚信。臧克家高度评价伟大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闻一多真正做到了孔子眼中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难也。”。意思分别是:花言巧语,面貌伪善的人,仁德是很少的;一个人说话时大言不惭,实践起来一定很困难。生活中这种人很多,我也险些落入此种地步,还好及时读到了这些警句,才悬崖勒马。每次话说出口之前,我都要仔细掂量,看自己能不能做到,再谨慎的说出。有时候头脑一热,就把“大言”说了出去,那只好逼迫自己尽力做到。这些都是《论语》教给我的,要像闻一多一样做一个言行一致的大写的人!

百学须先立志

孔子周游列国的14年里,几次生命垂危,但仍未放弃,为什么?因为他心中怀着复兴礼乐的志向与信仰,就像他说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个普普通通的匹夫都要有志向,那孔子绝对有不可动摇的信念,正是这股像上升的蒸汽一般的信念支撑着孔子周游列国14年,留给了世人一段传奇与无数智慧。

昨天我看了一部电影《1921》,一群本不相识的青年,因为有着共同的志向、共同的信仰,走到了一起。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达在天台上回忆往事,“中日二十一条”签订之后,全国开始xxx,李达第一个冲在前面,准备把成堆的日货烧掉,但他低头看向火柴的时候,却发现火柴也是日本造的。这令李达痛彻心扉:“中国人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啊!”从此他立下了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的志向。而后,他和无数革命志士投身斗争当中,废寝忘食,视死如归,舍身取义……如果没有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哪里来的新中国?哪里来的国富民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生在新中国的我们,更要有一个强国梦。这不是挂在嘴边的牛皮,而是让你为她奋斗、为她拼尽一切的信仰。每天晚上躺在床上,我都会对照自己的目标,“三省吾身”,让自己见贤思齐,向善向美。

潜心品读《论语》,一则则,一句句,犹如一盏盏明灯,驱除了我心头的黑暗;恰似一座座航标,指明了我前行的方向。感谢《论语》,让我遇见最美的自己。

论语恕之道作文 第二十三篇

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不知道《论语》是不是有这么厉害,但是我却知道,从牙牙学语一直到今天,我一直在接受着《论语》的熏陶,而且我还坚信,我一辈子都将蒙受《论语》的阳光雨露滋润。

从小,妈妈就告诉我说,做人要懂得“礼义仁智信,温良恭俭让”。所以从妈妈那里,我知道了做人要谦虚,要谦让,要与人为善,要有所敬畏,凡事都要不急不躁。

爸爸也告诫我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我一直都知道,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能送给别人;送给别人的东西,一定是自己喜欢的;如果是我和别人都同时喜欢的东西,就先让给别人。

上学了,老师又教导我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老师的讲解中,我逐渐认识到“义”对一个人立于天地之间的重要性:追求大富大贵,固然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是如果到手的“富贵”是偷来的,是抢来的,是不择手段巧取而来的,那么这样的“富贵”就是不“义”的,我宁愿不要这样的“富贵”。

后来,学习课文《论语十则》我才知道,妈妈爸爸,还有老师讲的这些大道理,原来都来自《论语》!

而且,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我还明白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其中所包含的道理。知道要想让自己过得去,就要先让别人过得去,凡事要留有余地。知道在义与利面前,君子与小人的选择是截然不同的,君子在“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时候,宁愿舍弃利益也要保持自己的气节;而见利忘义的小人,为了一点蝇头微利,为了一丁点儿的蜗角虚名,竟然弯腰折节,甚至不惜为鹰犬为爪牙,甘愿受人驱使。

我虽然不能被名缰利锁束缚,不会为了一点虚名微利而出卖灵魂,但是很多时候,凡夫俗子一个的我,也仍然不能摆脱汲汲于功名利禄,羡慕有钱人,崇拜明星大腕,希冀一夜暴富、一步登天的烦恼。每每到了这个时候,我就去读《论语》,而《论语》总能给我提供“方法论”,帮我调准人生的航向。

可以这么说吧,《论语》对我的意义重大。它一直在影响着我的“三观”,一直在指导着我的人生选择。我还坚信,《论语》对于我的未来,也必将是一盏指路明灯!

我是要做君子不做小人的,虽然我是一介女生。——这是《论语》告诉我的!

论语恕之道作文 第二十四篇

每一样物品都拥有自己所神秘的一面,但是,论语之中所包含的神秘,是与其他东西所大不相同的。

说到论语,它仿佛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来到你的身边,阐述他所经历的世间万物。

他的言语是:“巧言令色鲜矣仁。”的提醒,是“吾日三省吾身”的习惯,还是“三思而后行”的提示。都让我对他无比着迷。

初次结识论语是在四年级时,我无意中在论语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意思是:子贡问孔子怎样才算君子,孔子说:“在说之前,先去实行,然后再按做了的去说。”我这才明白,嘴皮子上的逞强是根本没用的,只有凭借着自己的行动,才有足够的资格来证明且来展示自己。从那以后,我不仅先做后说,并且还做到了“三思而后行”。

从此,我爱上了论语,它既是与我亲密无间的伙伴,而且还是我的良师。

大电影《20xx》上映了,有些人沉浸在一片担心之中:如果20xx是真实的话,那我们又何去何从?我也是其中一个。一天到晚的心慌意乱。而当风顽皮的吹开了《论语》,我眼睛一瞥,见到了孔子说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己。”它为我解答了所有,它告诉了我:“去攻读和钻研邪说,那就有害了。”没错,现在科学那么发达,可是我却去一味的相信那一些无凭无据的邪说,是否有一些太愚蠢了呢?多谢了!论语,你又让我认清了一切。

论语是一位老师,他所给予我们的不是如课堂上的智慧,也不是那满嘴空话的大道理,而是在人生的舞台上,如何证明自我的“金玉良言”。总之论语的神秘是要你自己去品味和发掘的,加油吧!